1991年,美国特意做了一个轰动全球的实验,把4男4女关在一起两年,再次打开房门,里边的情况直接让无数科学家傻眼了 这个实验的八位参与者可不是随便拉来的,他们各有专长,背景也挺接地气。罗伊·沃尔福德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病理学教授,1924年生,早年拿了芝加哥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他一辈子钻研怎么通过少吃东西延缓衰老,写了好几本书,还参与过太空医学研究。进项目时,他负责团队的健康监测,设计低热量菜单,确保营养不缺。简·波因特1961年出生在英国,学系统科学,早年在协同社区搞生态工程实验。她精通水循环系统,项目里管雨林区的维护,后来还写了回忆录分享经历。塔伯·麦卡勒姆1958年生,美国人,工程学位在手,早年开发航天模拟设备。他管发电机和监控面板,日志里记满了系统微调细节,为太空设备设计攒了不少经验。 马克·纳尔逊1955年生,生态工程博士,师从著名生态学家霍华德·奥德姆。他专攻湿地建设和废水处理,在墨西哥湾设计过净化池。项目中,他测土壤pH值,计算氮循环,帮团队对付土壤退化问题。萨莉·西尔弗斯通1947年英国出生,系统生态学背景,早年在热带农场练手。她管80多种作物的种植,记录木瓜初果期数据,确保蛋白质供应。阿比盖尔·阿林1959年生于英国,海洋生物学家,早年潜水采样珊瑚礁。她管理海洋区,测试盐度,追踪鱼类路径。马克·范·蒂洛1963年比利时人,海洋生态专家,早年在欧洲实验室养红树林。他管沼泽区,喂鱼苗,记录生物多样性波动。琳达·利1951年美国人,佛罗里达大学生态学博士,早年研究雨林结构。她丈量树高,标记藤蔓,分析封闭热带动态。 这些人凑一起,本意是测试封闭生态能不能养活人类,模拟火星殖民。生物圈2占地3.14英亩,里面有雨林、海洋、沼泽、草原、沙漠、农田和住区,塞了3800种动植物。设计者说,光合作用出的氧气够用,作物产量能喂饱所有人。八个人分工明确,沃尔福德抽血化验,波因特调试过滤器,麦卡勒姆紧固螺丝,纳尔逊翻土播种,西尔弗斯通插秧,阿林捞水样,范·蒂洛修枝条,利采集样本。头三个月,一切顺风顺水,氧气稳在20.9%,作物初步收获,热量摄入正常。 可好景不长,从第四个月,问题就冒头了。先是海洋区鱼大批翻白肚,盐度升高超出预期,阿林的测试仪指针直偏。接着蜂鸟和狐猴活动锐减,传粉昆虫死掉七成,利在花瓣间搜刮尸体堆。作物授粉失败,小麦长杆不开穗,西尔弗斯通的收获记录显示产量直线下滑。到第十六个月,氧气掉到14.5%,相当于海拔4000米高,团队呼吸急促,沃尔福德的心率曲线显示异常。外部只好紧急泵氧,管线嗡鸣注入新鲜空气,二氧化碳却波动到4000ppm以上,他们启动洗涤器控制,但争议不断。 食物危机更要命,本来计划自给自足,结果热量降到每天1800卡路里,后来勉强拉到2200,还是不够。甘薯成了主食,挖掘时根茎瘦小,体重人人掉20到30磅。团队分成两派,一派想外部援助,一派死守隔离,争执频发。麦卡勒姆和纳尔逊为香蕉份额推搡,冲突升级。阿林手划伤玻璃,缺少药品只能忍着。土壤微生物像无底洞吞氧,混凝土墙偷偷吸二氧化碳,干扰光合作用。沙漠区湿度过高,长出入侵藤蔓,早晨荣耀遮光,他们拔除时费劲巴拉。多数动物灭绝,只剩蟑螂和蚂蚁横行,脊椎生物所剩无几。 1993年9月26日,门一开,八个人走出来,面黄肌瘦,眼神呆滞,像从末日里爬出的。科学家们围着交换笔记,惊讶于数据:系统本该跑百年,连两年都扛不住。拆解后发现,漏洞一大堆。混凝土碱性反应锁住CO2,植物没法正常光合。昆虫死绝,作物结果率低。微生物爆发,氧耗巨大。设计忽略了地球生态亿年磨合的微妙平衡,复制雨林海洋再精致,也缺那份自然调试。项目负责人承认失败,但这失败值钱,它直戳人类自大:以为能轻松复制地球,实际一碰就碎。 这场实验虽砸锅,却没白费。医疗上,沃尔福德的数据证明低氧下人类生产力能维持,延寿研究多出实证。生态学上,它暴露封闭系统的脆弱,推动湿地和珊瑚礁模拟研究。太空方面,波因特和麦卡勒姆的经验直接用到NASA生命支持系统。纳尔逊的氮循环计算,帮墨西哥湾湿地净化升级。西尔弗斯通的作物规划,影响可持续农业示范。阿林和范·蒂洛的海洋监测,启发酸化实验。利的雨林数据,填补热带封闭动态空白。总的,它提醒大家,地球不是玩具,砍雨林污染海就是重蹈覆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