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最近有个小偷挺“讲究”,偷完钱还不忘留张字条,写着“钱会还,别报警”,附上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听起来像拍电影?可惜现实比剧本更荒诞。 2025年10月,一市民办公室的几千元现金不翼而飞,桌上却多了张字条。嫌疑人唐某解释,自己偷钱是为了“刷银行流水”好申请网贷,承诺贷款一到账就还钱,还让失主加他微信沟通。 失主真加了微信,唐某反复保证还款,甚至编了个假地址拖延,可钱一分没见着。最后失主彻底死心,报了警。 警察一查,字条上的姓名和手机号全是唐某本人的。民警将计就计,假装要还钱约他见面,直接来了个人赃并获。 结果发现,这位“有诚信”的小偷不仅没工作,还有好几次盗窃前科。 他原计划用偷来的钱制造虚假流水骗网贷,想着“贷款成功再还钱”就能躲过一劫,谁知网贷没批下来,钱却花光了。 留纸条就能洗白盗窃?法律可不认这种“分期付款式犯罪”。按《刑法》,两年内偷三次就算“多次盗窃”,不管金额大小都得坐牢。唐某这种累犯,加上钱没退还,很可能面临三年以上刑期。 类似案子不少见,上海有个贼偷完东西留纸条嘲讽失主防盗太差,甘肃有人偷不到东西还抱怨“穷得没东西可偷”,结果全是速抓速判。 这事说白了,就是自欺欺人。嘴上说着“不想不劳而获”,其实是想用“还款承诺”给犯罪穿件外套。可法律面前,小偷的“苦衷”从来不是免责条款。 倒是给普通人提了个醒:遇事报警别犹豫,办公室里别放大量现金,至于“刷流水骗贷款”这种坑,躲远点才是正经。 最后想说的是,犯罪哪有“捷径”?留纸条、编故事,不过是给手铐多镶了层花边。踏实做人,比什么套路都靠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