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犯了个最大的战略失误!”新加坡外交官马凯硕曾警告中国:中国最大的战略失误

蕊蕊聊过去 2025-10-28 17:38:09

“中国犯了个最大的战略失误!” 新加坡外交官马凯硕曾警告中国:中国最大的战略失误,不是南海争端,不是科技竞争,而是冷落了美国商界,如今6年过去了,真相真的如此吗? 六年前,中美贸易摩擦正酣,一位新加坡老外交官马凯硕在国际场合抛出重磅话:中国最大的战略失误,不是南海问题,也不是科技较量,而是疏远了美国商界。这话像一记闷棍,敲醒不少人。转眼2025年,关税壁垒层层加码,美企在华日子难过?数据摆在那儿,真相到底如何?是马凯硕说中了,还是另有隐情? 2019年那时候,中美经贸磋商卡壳,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覆盖几千亿美元中国商品。中国这边启动国内市场扩容,强调内需拉动。马凯硕作为新加坡前常驻联合国代表,在一次亚洲外交论坛上点明,美国企业界是两国经济合作的桥梁,中国如果忽略他们,外部压力会雪上加霜。他的观点基于中美贸易额超5500亿美元,美国对华投资存量逾2400亿美元的现实。国际媒体如《金融时报》迅速跟进报道,引发中国学界和决策层讨论。马凯硕的观察来自他多年亚洲事务经验,他见过全球化中亚洲国家靠务实对话化解分歧。中国当时正推“一带一路”,邀请美企参与基建项目,这番话提醒大家,别让单一摩擦主导大局。 马凯硕后来在2020年访谈中重申,中国疏远美国商界是重大失误,因为美企长期深耕中国市场,带来就业和技术转移。忽略他们,会放大贸易战的负面影响。他的话不是空谈,而是直指痛点:美国企业抱怨中国市场准入不公、技术转让要求严苛。中国回应是通过高水平开放,逐步放宽外资准入,比如制造业负面清单缩减到31条。这段背景显示,马凯硕的警示有现实基础,但中国从没关上门,而是边调整边对话。 六年过去,2025年10月,中美经贸互动远没崩盘。美国企业在华经营虽遇挑战,但韧性十足。拿特斯拉来说,上海超级工厂2024年交付量超90万辆,2025年第三季度创纪录,第四季度开始爬坡。中国市场已成为其全球出口核心,产能利用率高企。星巴克中国门店2025年第三季度达7828家,营收7.9亿美元,占全球比重稳居前列。尽管本土竞争加剧,但本地化策略让它站稳脚跟。 农产品贸易也亮眼。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2610万吨,占全球采购大头。虽2025年前八个月出口量降至2.18亿蒲式耳,从2024年的9.85亿蒲式耳下滑,但这反映中国多元化进口策略,不是单方面拉闸。美国大豆船队仍靠长江口码头卸货,中西部农场谷物源源不断运来。2024年中美贸易额保持高位,美国对华出口农产品超400亿美元,中国买单稳健。 当然,美国政府关税政策让自家企业吃亏。2025年铝钢关税上调至50%,美国铝业公司成本多掏1500万美元,供应链主管们只能转战越南,但交货周期拉长。苹果90% iPhone在中国组装,加税后单机成本涨45%,采购团队视频会议频频。美中商会2025报告显示,82%美企2024年在华盈利,但不到一半看好未来,关税成第二大痛点,从2024年的第八位跃升。 中国企业调整快。摩擦高峰时,他们走访东南亚供应商,签备用合同。2024年东盟成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双边额达9820亿美元,电子元件从广州港直奔泰国,取代部分美国原料。外资流入虽2024年跌27.1%,创2008年来新低,但这多因全球经济放缓和美方限制,中国本土营商环境优化,负面清单再减。 中国大门始终敞开。2025年3月,北京邀请美企高管参会,副总理何立峰5月会见美国金融机构负责人,讨论金融合作。4-5月,何立峰接见英伟达CEO黄仁勋和高盛CEO戴蒙,签署谅解备忘录。7月,多位美企领袖访华,与王毅外长会晤,谈及贸易议题。9月,黄仁勋重申看好中国AI市场。这些高层互动,体现中国推进互利共赢的诚意。 美商会上海分会2025报告指出,64%企业预计关税拖累2025营收,只有45%盼收入增长。47%受访者转移投资至东南亚,首创纪录。但71%会员仍在华盈利,视中国为关键机遇。中国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需求巨大,美企舍不得走。2025年外国投资虽降,但高科技领域如新能源汽车、芯片合作增多,特斯拉扩产就是例证。 马凯硕的判断有洞见,但六年事实证明,中国没冷落美企,而是通过对话和改革维系纽带。相反,美国单边主义加剧本国企业困境,投资意愿降至谷底。美中商会数据显示,美企对华乐观度新低,呼吁华盛顿反思政策。中国坚持双循环,分散风险,东盟贸易超美方,关税加不加,中国照样卖货。 当下,10月中美框架协议敲定,暂缓157%关税上限。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前,代表团在吉隆坡交换草案,推动大豆采购承诺。 而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坚持开放是硬道理。事实摆这儿,马凯硕的预言没全中,中国战略清醒,合作桥牢靠。经贸博弈中,谁在自缚手脚,一目了然。

0 阅读:22

猜你喜欢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