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瓦德富尔闯下大祸,鲁莽取消对华访问行程之后,德国外长遭到德国内部尖锐批评! 不仅让本就微妙的中德关系更添变数,还在德国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社民党发言人直接开炮,说这举动发了“不良信号”,全球局势这么紧张,跟中国中断对话简直是昏招,反而该把沟通的口子越开越大。 这场闹剧的导火索,其实是瓦德富尔访华前的“口嗨”。他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一边要求中国放宽稀土出口,一边对台海问题指手画脚,声称要“自定义一中原则”。这种既要好处又要踩红线的操作,彻底激怒了中方。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当场表态:一中原则没有任何“自定义”空间。结果可想而知,除了外长王毅的会面,其他行程全部被中方“技术性搁置”。瓦德富尔原本想带着企业诉求来谈合作,最后却落得个无人愿见的下场,开创了德国外长访华被东道主集体拒见的先例。 德国国内现在乱成一锅粥,执政联盟内部吵得不可开交,社民党指责基民盟(瓦德富尔所属党派)的对华政策“既幼稚又危险”,而基民盟则反呛社民党“太软骨头”。 这种内部分歧直接反映在经济数据上:2025年前8个月,中国以1634亿欧元的贸易额重新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而美国对德出口却暴跌7.4%。 更讽刺的是,德国汽车巨头们用实际行动打了瓦德富尔的脸——奔驰宣布投资140亿人民币扩建中国工厂,宝马在沈阳的电池中心二期也正式投产。这些企业高管私下里抱怨:政客们在台上吵架,最后买单的却是我们。 最尴尬的是瓦德富尔的“极限施压”策略完全反噬了德国自身。他原本想借着欧盟的“反胁迫工具法案”向中国施压,结果欧盟内部先炸了锅。 法国、波兰等国支持强硬路线,而意大利、西班牙则坚决反对,担心制裁会让欧洲失去中国市场。 德国企业界更是急得跳脚,大众集团警告说,如果稀土供应继续受影响,德国电动汽车产能可能下降30%。 更要命的是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在把德国推向中国——2025年1-8月,德国对华进口增长8.3%,而对美出口暴跌23.5%。这种“东边不亮西边黑”的局面,让瓦德富尔的外交努力显得格外可笑。 现在最着急的可能是德国总理默茨,他原本指望通过访华提振经济,结果被瓦德富尔搅了局。默茨的支持率已经跌到32%,如果再拿不出像样的经济政策,恐怕位子都难保。反观中国,态度始终不卑不亢。 外交部多次强调,中德合作的大门始终敞开,但前提是相互尊重。这种“以静制动”的策略,让德国政客们意识到:在全球产业链深度绑定的今天,任何单边主义的冒险都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瓦德富尔的这场“外交灾难”,本质上是德国政治精英的战略误判。他们既想在中美之间投机取巧,又不愿放弃意识形态优越感,结果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 德国媒体现在开始反思:当美国用关税政策把盟友推向中国时,当中国成为德国经济复苏的关键力量时,那些整天喊着“去风险”的政客们,是不是该醒醒了?毕竟,在这个相互依赖的时代,对抗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合作才是唯一的出路。 来源:环球网 【德国外长推迟访华引发巨大争议,德议员批其发出“不良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