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冶,36岁的已婚女子张某,因债务缠身被债主逼得焦头烂额,她与闺蜜石某玲聚餐时,听闻对方27岁的弟弟石某豪尚未婚配,正愁着没人介绍对象,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就此在她心中产生。 36岁的张某,前些年她做生意失败,欠下了十几万元外债。债主三天两头上门催款,电话、短信不断,她整日心神不宁。 那天傍晚,她约上闺蜜石某玲一起在大冶一家火锅店聚餐。 两人多年交情,喝着喝着,石某玲突然提起:“我弟弟都27了,在厂里上班,工资还不错,就是太老实,不爱跟女孩子说话,愁死我了。” 这句看似平常的抱怨,却让张某脑中闪过一丝念头——一个单纯、渴望恋爱的年轻男人,也许能成为她“脱困”的机会。 第二天,张某假装无意间提起:“玲子,我表妹在武汉当老师,条件不错,人也漂亮,就是工作太忙没时间谈恋爱。” 石某玲一听,眼前一亮:“那太好了啊!要不让他们认识认识?”张某嘴角微微一扬,掩饰住心中的窃喜:“行,那我让她加你弟微信吧。” 回家后,张某立刻用自己早年注册的一个微信小号,换上了从网上盗来的照片——一个穿白衬衫、长发披肩、气质文静的女孩照片。 她取名“张馨”,职业栏里写着:武汉市某小学教师。头像一换、朋友圈一布置,整个“人物设定”瞬间鲜活起来。 很快,她通过石某玲的介绍,加上了石某豪。 初次聊天时,张某语气温柔:“你好,我是张某的表妹,听说你挺幽默的。” 石某豪腼腆地回复:“我不幽默,倒是你老师挺有气质。” 几天的寒暄后,聊天话题越来越多,从工作到生活,从家常到理想,石某豪逐渐对这位“女老师”动了心。 没过多久,张某主动提出视频聊天。可为了避免露馅,她总以“刚下课,太乱”“脸过敏不方便露脸”等借口推脱,只发语音。 她声音轻柔,语气真诚,每一句话都像是精心设计过的温情陷阱。石某豪很快沦陷,在朋友圈留言、送礼物,言语间充满甜蜜。 第一次借钱发生在恋爱第三周。那天夜里,张某发来一条语音:“豪,我姐生病住院了,我现在资金有点紧,能借我两千吗?等工资发了就还你。” 石某豪毫不犹豫地转了钱。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件“男朋友该做的事”。 有了第一次,后面的“理由”就顺理成章。 有时候是“房租到期忘带卡”; 有时候是“学校组织培训,需要垫付报名费”; 甚至有一次,她编造了一个“手术费用差点没凑齐”的故事。 每次,她都会说:“豪,你真好,我一定会还你的。” 石某豪总是回:“我们是恋人,还钱的事别提。” 短短五个月的时间,张某共计编造了18个不同的借口——包括家人生病、丢钱包、同事结婚份子钱、信用卡逾期等——石某豪前后转账18次,总金额高达21.53万元。 期间,两人还曾约会过两次。那两次,张某化着淡妆、戴着口罩,借口“皮肤敏感不方便久待”,挑灯一笑就结束了见面。石某豪心想:老师都这么矜持,越发觉得她真诚又善良。 直到那天晚上,骗局终于被揭穿。 石某豪正在和姐姐聊天,姐姐随口说:“弟啊,让我看看你女朋友的照片呗。” 他笑着把“表妹”的照片递过去。 石某玲一看,脸色瞬间变了。那张照片她再熟悉不过——几个月前,张某用这张图做过头像。她盯着照片,又看看弟弟的聊天记录,心里腾地一声:不好! 她追问:“她是不是平时总跟你借钱?” “是啊,不过她说要还的。” “弟弟,你被骗了!” 当晚,石某玲打电话给张某,冷声质问:“你那个所谓的表妹,到底是谁?” 张某心虚支支吾吾:“是我亲戚家的……” “别狡辩了!你照片、语音都一样,是不是你假扮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后“嘟”的一声挂断。 第二天,石某豪在家翻看转账记录,心如刀割。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深爱的人,竟然就是姐姐口中的闺蜜。羞愧、愤怒、心碎,一齐涌上心头。最终,他选择报警。 警方接警后迅速介入调查。经过资金流追踪和微信聊天取证,事实很快明朗:张某的确利用虚假身份诈骗石某豪,共计21.53万元。面对确凿证据,她最终供认不讳。 在派出所的讯问室里,张某低着头,泣不成声:“我不是想害他……我真的只是想还债,没想到会走到这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