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决定放弃在美国建造工厂,保命比赚钱重要,密歇根24亿美元打水漂! 这事儿说

运赛过去 2025-10-27 22:29:13

中企决定放弃在美国建造工厂,保命比赚钱重要,密歇根24亿美元打水漂! 这事儿说起来挺闹心的,中国电池巨头国轩高科在美国密歇根州折腾了三年多,好不容易砸进去的24亿美元建厂计划,就这么黄了。10月23日,密歇根州经济发展局正式放话,说国轩高科的美国子公司Gotion Inc.已经彻底放弃这个电动车电池材料工厂项目。州里头还得追回那175百万美元的补贴钱,这笔账算下来,等于白忙活一场。想想看,本来是想在美国落地生根,抢占新能源市场份额,结果被当地老百姓和政客们的一顿反对给搅黄了。说白了,在这种地头蛇的地盘上做生意,赚钱是其次,保住命根子才关键。要是硬扛下去,说不定还得搭上国家安全这张大旗被无限放大。 先捋捋这项目是怎么起步的。2022年10月,国轩高科在美国宣布要在密歇根州梅科斯塔县格林查特镇建厂,总投资24亿美元。工厂规划挺宏大,一期主厂年产15万吨电池正极材料,还附带两座各5万吨负极材料的配套厂。按说这能拉动当地经济,创造2350个高薪岗位,还能给美国电动车产业补链条。州长格雷琴·惠特默当时还挺支持,批了715百万美元的激励包,包括540百万的30年税收减免和175百万的现金补助。州政府甚至花了2360万美元买下270英亩地,帮着平整场地。国轩这边也下血本,2023年初就开始砍树动工,现场热火朝天,看起来势头不错。 可好景不长,麻烦很快就来了。格林查特镇是个小地方,居民多是农场主和退休老人,他们一听是中国企业来建厂,立马炸锅了。主要担心两点:一是环境风险,电池厂用水量大,废水处理万一出岔子,附近的水源和农田就遭殃;二是安全隐患,国轩高科是中国公司,总部在合肥,跟中国政府有补贴关系,有人直指这是中共的延伸,建厂等于开门揖盗,搞间谍活动啥的。这些声音一传开,2023年当地选举就变味了。支持建厂的镇议员被居民发起召回,三个人全军覆没,新上台的反对派一上来就撤回土地协议,说合同条款有猫腻。国轩不服气,2024年3月直接起诉镇政府违约,要求强制执行原协议。法庭上,联邦法官先给国轩开了绿灯,5月发出禁令,让镇政府老实点。但镇政府不认账,上诉到第六巡回上诉法院,这案子拖到现在还没判。 法律战打着打着,项目就卡壳了。2025年上半年,工地基本停摆,超过120天没啥进展。国轩的北美运营副总裁查克·塞伦公开说,因为法律纠纷,他们暂停了向密歇根环境、湖泊和能源部提交许可申请。州里头看不下去,9月17日发警告信,指国轩违约:不推进项目,还起诉当地政府,这影响太大。给了30天整改期,国轩回信说自己“震惊”,抱怨面临“巨大挑战”。结果呢,10月没动静,州基金直接宣布违约,暂停所有补贴。125百万的绩效补助一分没发,50百万的区域开发基金剩2640万得退回,那2360万土地钱也得追。整个项目从动工到停摆,州里花的钱就这么多,国轩的24亿投资基本打水漂。 这不是孤例,美国对中企的投资审查越来越严。拿福特汽车来说,在肯塔基州投58亿美元建两座电池厂,第一座还行,第二座无限期推迟。通用汽车原计划四座电池厂,现在缩水到三座。本土企业都这么纠结,更别说中企了。国会那边,共和党议员约翰·穆勒纳尔带头唱黑脸,他代表密歇根农村区,多次在国会抨击国轩项目,说公司拿中国政府补贴,还涉嫌强迫劳动,建厂就是给中共递刀子。他推动立法,限制纳税人钱流向中共关联企业。穆勒纳尔10月23日发声明,庆祝“常识获胜”,说当地居民两年前就召回支持者,国轩不听劝,还起诉小镇,嘲笑反对者,现在总算滚蛋了。民主党这边,惠特默州长当初力挺,现在也只能认栽,MEDC发言人说“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但纳税人钱得花在刀刃上。 从大环境看,这事儿折射出中美经贸摩擦的升级。拜登政府上台后,推《芯片与科学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给本土新能源产业撒钱,但对中企卡脖子。国轩项目刚宣布时,正赶上美国想补电动车供应链短板,可一涉及到中国背景,立马变卦。联邦层面,商务部和能源部审查项目时,总绕不开国家安全审查。2023年,国会情报委员会报告点名电池供应链风险,说中国控制全球80%加工产能,建厂等于后门。地方上,居民请愿书签了上千份,媒体天天报道,搞得风声鹤唳。国轩回应过,说自己是美国子公司,没中共影响,还承诺高薪岗位和经济拉动,可声音太小,被淹没了。

0 阅读:0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