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弹爆炸的气浪掀翻了这名解放军战士,被炸倒的他突然觉得左脸有什么东西掉下来,用手

运赛过去 2025-10-27 22:28:56

炮弹爆炸的气浪掀翻了这名解放军战士,被炸倒的他突然觉得左脸有什么东西掉下来,用手摸了摸发现竟然是自己的左眼,可是他忍着剧痛将眼球塞了回去,又投入了战斗。 韦昌进这人,出生在1965年11月的江苏溧水,那地方山清水秀,属于南京郊区的一个小县城。他家是普通农村人家,从小就跟着父母干农活,帮着插秧割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也踏实。那个年代,村里偶尔有露天电影放映,韦昌进最爱看那些讲打仗的片子,特别是《英雄儿女》里王成那句台词,让他记了好几年。长大点,他就自己找书看,军史什么的,边看边想,将来要是能当兵就好了。1983年10月,他正好18岁,报名参军,体检过关,很快就进了济南军区陆军第67军199师595团6连。那时候部队驻扎在山东青州,新兵训练苦得很,早起跑步,雪地匍匐,负重拉练,韦昌进咬牙顶着,从不掉队。 连长看他身体结实,意志也硬,很快就把他挑进尖子班。部队生活规律,他适应得快,很快就成了班里的骨干。转眼1985年春,边境形势紧张,部队接到轮战任务,从各连抽调精干力量支援老山前线。韦昌进主动报名,领导同意了。他收拾行囊,背上装备,跟大部队坐火车南下,五月就到了云南边境。那里热得像蒸笼,山路弯弯绕绕,卡车开上去颠个不停。下车后,他们徒步上山,接替阵地。韦昌进分到6号哨位,这地方是高地前沿,长四十米宽三十米,离越军最近的地方直线才八米,平时就得随时警戒。哨位是个天然溶洞改的,里面潮湿,战士们轮流值班,检查武器,观察对面动静。韦昌进负责机枪手,训练时就练得准,实战中也稳得住。 老山轮战那会儿,中越边境摩擦不断,越军经常越线骚扰,解放军得守住阵地,维护边境稳定。1985年7月19日凌晨,越军调集两个营加一个连的兵力,从两侧对6号高地发起进攻。先是炮击,火力比平时猛得多,韦昌进和四个战友赶紧钻进溶洞避炮。炮弹落地,地面直抖,硝烟呛人。第一波炮击停了,他们冲出去反击,利用地形架起火力网,越军步兵上坡时被打退,留下一堆尸体。第二波炮击来得更快,韦昌进他们刚跑回洞口,一发炮弹就在附近炸开,气浪把他掀翻在地。爆炸碎片四溅,他左脸中弹,眼球直接掉出来挂在脸颊上。摸上去才知道是自己的眼,用手捏着塞回去,眼窝里血糊糊的,痛得钻心。但战况紧急,他顾不上多想,缠块纱布按住,继续抓枪上阵。 接下来的战斗,他和战友轮流射击,越军第三波、第四波冲上来,坡道上弹壳堆成山。韦昌进左眼已经看不清,右眼勉强瞄准,扣扳机时手都在抖,但每发子弹都打得准。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四个人全牺牲了,只剩他和另一个重伤的苗挺龙。敌军还不停推进,韦昌进抓起步话机,向排长报告情况,请求后方炮火覆盖整个哨位。排长犹豫了会儿,同意了。他就这样引导炮兵,先后打退敌军十几次连排规模的反扑,从凌晨守到晚上八点,阵地没丢。整个过程,他全身中了二十二处弹片,右胸、腿部到处是伤,失血太多,最后昏过去。增援部队赶到时,在溶洞里找到他们俩,抬担架下山,送去团部救护所。 这场战斗是老山轮战的一个缩影,那年解放军和越军在边境拉锯,阵地争夺激烈,6号哨位就是前沿卡口,丢不得。韦昌进的举动,直接帮炮兵锁定敌方坐标,避免了更大损失。转到后方医院,医生给他清创,数了数伤口,左眼感染太重,视力全没了,只能摘除眼球。手术后,他戴着眼罩躺了七天,才醒过来。康复期间,坚持下床走路,抬胳膊练力气,几个月就出院。部队没让他闲着,安排他继续服役。1986年,中央军委给他记一等功,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还出了本连环画叫《王成式的英雄韦昌进》,在军营里传阅,激励了不少新兵。韦昌进自己也觉得,这算圆了小时候的梦。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