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年,徐达攻破平江,张士诚绝望地问妻子刘氏:“我兵败就要死了,你怎么办?”

趣史小研究 2025-10-27 19:13:42

1367年,徐达攻破平江,张士诚绝望地问妻子刘氏:“我兵败就要死了,你怎么办?”刘氏说:“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妾必不负君。”说完,刘氏就着两个幼子,所有妾室,自 缢前令人纵火焚 楼 张士诚,原名张九四,江苏泰州人。他不是什么官二代富二代,他是个“亭民”,说白了,就是个撑船运盐的苦哈哈。 元朝末年,那世道,你懂的。官逼民反。张士诚兄弟四个,天天被管盐的恶霸丘义欺负。张士诚这人,平时话不多,但心里有数。他仗义疏财,在穷哥们儿里威信很高。 终于有一天,丘义又来找茬。张士诚忍不了了。他振臂一呼,“与其受辱死,不如拼一死!” 他带着李伯升等17个兄弟,趁着夜色摸进丘义家,一顿乱棍打死了这个恶霸。然后,他们干了件大事:冲进当地土豪劣绅的家里,开仓放粮,大秤分金,小秤分银,最后一把火烧了丫的房子。 这就是著名的“十八条扁担起义”。 张士诚的起点,是典型的“罗宾汉”,是草根英雄,是为穷哥们儿出头的带头大哥。他反抗的是压迫,代表的是“义”。 靠着这股“义”,他们这群盐贩子,居然打下了泰州、高邮。元朝丞相脱脱率领百万大军来围剿,眼看要完蛋。结果,元顺帝“神助攻”,听信谗言,把脱脱给撤了。百万大军一哄而散。 张士诚就这么“躺赢”了。1356年,他打下了元朝在江南的赋税重地——平江(苏州)。 苏州是什么地方?天堂啊。 张士诚改平江为“隆平府”,自称吴王。问题来了,一个在烂泥地里打滚的“大哥”,突然住进了天堂,会发生什么? 四个字:故态复萌。 他骨子里不是朱元璋那种有“天命”的政治家,他更像个占山为王的草寇。他没有逐鹿天下的野心,他只想守着苏州、杭州这片富庶之地,当他的“太平王爷”。 他确实“仁慈”。他对老百姓不错,轻徭薄赋,苏州百姓很爱戴他。但他的“仁慈”,是对敌人的“妇人之仁”,更是对自己的“放纵”。 他开始沉迷享乐,大搞裙带关系。他那个没啥本事的弟弟张士信,被任命为丞相,朝中大权几乎都给了张家的亲戚。 而当初那17个跟他一起拼命的“扁担兄弟”呢? 1367年城破,张士诚被活捉,押送应天府。朱元璋派去押送他的人,你猜是谁?恰恰是当年“十八条扁担”之一,后来投降了朱元璋的李伯升。 在囚车里,李伯升看着昔日的大哥,没劝,没安慰,而是劈头盖脸一顿痛斥: “当年咱们十八个人在高邮,面对元朝百万大军都不怕。可你占了三吴富地,拥兵几十万之后,就忘了高邮的危险了?你天天就知道骄奢淫逸,满朝文武,都是你的族人和亲戚。我们这些老兄弟,连见你一面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跟你说?” 张士诚听完,满脸错愕,半晌才憋出一句话:“这些话,你为什么不早点跟我说?” 李伯升怒极反笑:“我怎么跟你说?” 这一问一答,把张士诚的失败根源揭了个底掉。 这就是张士诚最大的悲剧。 他不是亡于朱元璋的强大,也不是亡于徐达的谋略。他是亡于自己的格局,亡于他对“人性”中安逸享乐的彻底妥协。 他背叛了他的“创业团队”。 现在,咱们再回到1367年那场大火。 为什么李伯升这样的“创业元老”背叛了他,而他的妻子刘氏,一个深宫妇人,却愿意带着全家去死? 这才是最讽刺,也最让人动容的地方。 因为李伯升们看到的是“事业”的崩塌。他们追随的是那个在高邮城头振臂一呼的“张大哥”,可大哥已经死了,死在了苏州的温柔乡里。他们没有理由为一个背叛了理想的“吴王”殉葬。 而刘氏,她看到的不是“事业”,是“丈夫”。 她的忠诚,是一种最朴素、最绝对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她的世界里,没有复杂的战略,没有权力的背叛,只有“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 更有意思的是,在徐达围城的8个多月里,史书记载,平江城的百姓“扶老携幼”主动上城墙,帮张士诚守城。 你看到了吗?张士诚,这个失败的君主,到最后一刻,居然还有两拨人在用生命捍卫他:一是他代表的“家庭”,二是他代表的“乡土”。 他唯独失去了的,是他赖以起家的那个“江湖”。 他守住了小仁小义,却丢掉了争天下所必须的大仁大义。 张士诚被押到南京后,朱元璋还想劝降他。张士诚不搭理。最后,死了。 朱元璋听说他死了,长叹一口气,说了三个字:“死得好。” 这不是胜利者的炫耀,更像是一种复杂的鄙夷。 刘氏的那场大火,烧尽了一个王朝最后的体面。但它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张士诚的成功与失败:一个靠“义气”起家的人,最终因为“安逸”而众叛亲离,只剩下最原始的“亲情”为他殉葬。 这把火,烧了600多年,至今,仍在拷问着每一个走向成功的“张士诚”。

0 阅读:82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