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建议好暖人心! 高志凯教授建议,统一后要在台北选择一些大街,任命一条为吴石将军大道,一条陈宝仓将军大道,一条朱枫大道,一条聂曦大道,同时要以他们的名字铸造铜像。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让世代子孙永远记住这几位伟大的烈士,另一个是让全世界知道只有一个中国。 要弄明白为啥非得在台北干这事儿,得先说说这四位烈士当年为咱国家做了啥。 1949年那会儿,全国大部分地方都解放了,就剩台湾还没回到祖国怀抱。吴石将军当时在国民党里官儿不小,是国防部参谋次长,手里攥着好多军事机密,可他看着国家分裂心里急啊,偷偷跟咱们的地下党接上了头。陈宝仓是后勤高官,聂曦帮着搭线联络,朱枫则以探亲为名,冒着风险从大陆跑到台湾,把吴石搜集的台湾防御图这些绝密情报往回送——这些情报要是能顺利传到大陆,解放台湾就能少流血,统一的日子说不定早就来了。 可天有不测风云,有个叛徒把他们给出卖了。1950年6月10号,这四个人被国民党当局押到台北马场町刑场杀了。吴石临刑前写了句血书“台湾必归”,朱枫连刑场都走得稳稳当当,没皱一下眉头。 他们本来都能过安稳日子,吴石有地位,朱枫能和家人团聚,可就为了“国家统一”这四个字,把命都豁出去了。这些事儿,好多台湾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因为“台独”势力总想着把这段历史藏起来、抹掉,生怕大家知道有人为了两岸统一流了血。 高志凯教授提这建议,首先就是想把这些被藏起来的英雄故事“挖”出来,刻在台北的街上。你想啊,以后台北的老百姓出门买菜、接送孩子,走在吴石将军大道上,看到路边的铜像和解说牌,就会问一句“这位将军是谁啊?”长辈就能指着铜像说:“这是当年为了让台湾回家,连命都不顾的英雄。”孩子们听多了,自然就记在心里了。就像大陆北京有张自忠路、哈尔滨有一曼街,路名一叫就是几十年,英雄的故事也跟着传了一代又一代,这可比在书本里学历史实在多了。 更要紧的是,这是给“台独”势力和那些糊涂人最硬的回应。这些年总有人在台湾瞎嚷嚷,说什么“台湾跟大陆没关系”,甚至帮着日本抹掉侵略历史。可要是台北街头立着这四位烈士的铜像,路人一看就知道,七十多年前就有人为了台湾回归中国拼命,这哪是“没关系”? 《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早就写明台湾是中国的,可白纸黑字的法理不如街头的铜像有冲击力——全世界的人到了台北,走在这些大道上,不用咱多解释,就明白台湾从来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些英雄是为中国统一牺牲的。 而且选在台北做这件事,还有特别的意义。这四位烈士当年就是在台北流的血,统一后在他们牺牲的地方建纪念大道、铸铜像,是给英雄一个迟来的“名分”,也是告诉地下的忠魂:“你们当年盼的那一天到了,台湾回家了。”毛泽东当年给吴石题过“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现在把他们的名字刻在台北的土地上,就是让这道“曙光”永远照着宝岛。 再说了,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英雄也该是两岸同胞共有的记忆。之前有部讲他们故事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不管是大陆还是台湾,好多人看了都掉眼泪。北京西山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上,早就刻着他们的名字,现在要是台北也有了他们的大道和铜像,就像两岸手拉手一起纪念英雄,这血脉亲情不就更亲了吗? “台独”势力总怕大家记住历史,可英雄的故事哪能藏得住?高志凯教授的建议,不是搞形式主义,是把“不能忘”的念想融进老百姓的日常。 等统一那天,台北的孩子们指着铜像问起英雄的故事,长辈们能骄傲地说:“他们是为了咱们整个中国牺牲的,咱们得永远记着这份情。”到那时候,不用喊口号,大家走在这些大道上,就明白什么是“一个中国”,什么是民族大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