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举重冠军”才力去父母家吃饭。一向饭量惊人的他,连最爱的红烧肉都没吃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10-27 16:21:13

2003年,“举重冠军”才力去父母家吃饭。一向饭量惊人的他,连最爱的红烧肉都没吃。母亲催他去医院,才力不愿去,说:“再唠唠嗑,走了就回不来了。”他揣着父母给的120元打车去医院。   没想到,8小时后真的离开了人世。   2023 年辽宁体院体育纪念展,玻璃展柜里并排放着两件物品。   左边是 1990 年北京亚运会举重金牌,右边是洗得发白的保安制服。   参观者李女士指着展签:“拿过这么多冠军,最后却穿这个?” 展签上 “亚洲力王才力” 五个字,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展柜角落放着本泛黄的成绩册,第一页记着 1985 年的比赛。   15 岁的才力在全国青年举重锦标赛,一举夺 67.5 公斤级冠军。   成绩册上红笔标注 “破全国青年纪录”,字迹是教练的笔迹。   旁边贴的老照片里,他举着奖杯笑,牙白得晃眼。   1988 年全国举重锦标赛,才力站上 82.5 公斤级赛场。   杠铃加至 170 公斤,台下观众喊 “不行就放下”,他却深吸一口气。   手臂青筋暴起,杠铃稳稳过头顶,裁判亮全绿灯时他吼出声。   这是他第 12 个全国冠军,赛后采访说 “还要拿亚洲冠军”。   1990 年北京亚运会,才力挑战 82.5 公斤级亚洲纪录。   试举 153 公斤时,膝盖旧伤隐隐作痛,他摸了摸护膝。   “起!” 随着喊声,杠铃在空中停稳,全场掌声掀翻屋顶。   成绩出来 —— 破亚洲纪录!他把杠铃扔在地上,哭着抱教练。   展柜另一格,放着才力 1993 年的训练日志,纸页边缘卷了边。   3 月 15 日写着 “亚洲锦标赛,抓举 165 公斤,挺举 200 公斤,冠军”。   旁边画着个笑脸,下面小字 “给闺女买奶粉的钱有了”。   那时他刚当爸爸,奖牌成了养家的希望。   1995 年亚洲举重锦标赛,才力带伤参赛,拿下 83 公斤级冠军。   这是他第 23 个亚洲冠军,赛后医生警告 “再练膝盖就废了”。   他摸着奖牌笑:“再拿两个就退役,给闺女攒够学费。”   却没料到,退役后的生活比训练还难。   1997 年退役仪式上,才力捧着 46 个全国冠军、23 个亚洲冠军奖牌。   领导说 “等通知安排教练岗”,他等了一年,通知却没等来。   去应聘搬运工,老板嫌他 “太胖,动作慢”,连面试都没通过。   最后辽宁体院给了个保安岗,每月 1200 块,他攥着工资单红了眼。   2000 年冬天,才力穿着保安服在体院门口值班。   有学生认出他:“您不是亚运会冠军吗?怎么在这站岗?” 他搓着手笑:“都是工作,没什么不一样。”   寒风灌进衣领,他裹紧衣服,想起以前训练时的热汗。   2002 年,才力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加重,夜里常憋醒。   刘成菊劝他去医院,他翻出女儿的病历:“先给孩子看病,我没事。” 有次值夜班,他晕倒在岗亭,醒来后还接着值班。   2003 年 5 月 31 日中午,才力慢慢走进父母家,脚步比平时沉。   母亲商玉馥端上红烧肉,油花还在滋滋响:“知道你爱吃,炖了两小时。”   往常能吃两碗饭的他,只扒了两口白饭,筷子没碰过肉。   “怎么不吃?” 父亲问,他摇头:“没胃口,想跟你们唠唠。”   母亲看着他发青的脸色,急了:“赶紧去医院,别拖!”才力低头沉默半天,抬头时眼里有红血丝:“妈,我怕这一走……”   话没说完,父亲塞给他 120 块:“别瞎想,打车去,看完就回来。”   他攥着钱起身,走到门口又回头:“妈,等我回来吃红烧肉。” 上车后,司机问 “去哪个医院”,他咳着说 “最近的就行”。   一路上他靠在车窗上,断断续续说 “闺女还等着我讲故事”。   司机后来回忆,他咳得直捂胸口,还念叨 “对不起媳妇孩子”。   八个小时后,医院宣布他因呼吸衰竭离世,年仅 33 岁。   2020 年,才巾涵考上体育学院,学的是运动康复专业。   她说:“我想帮像爸爸一样的运动员,别再受病痛的苦。”   开学那天,她带着父亲的金牌,放在书包最里层。   老师知道她的故事后,推荐她参与退役运动员帮扶项目。   现在,才巾涵在退役运动员康复中心工作,帮他们做康复训练。   她常给运动员讲父亲的故事:“别让伤病毁了后半辈子。”   辽宁体院每年都会举办 “才力杯” 举重比赛,纪念这位亚洲力王。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有个叫才力的冠军,用一生诠释了 “拼搏” 二字。   才力的金牌还在展柜里发光,保安制服也静静躺着。   它们像在诉说,一个运动员的荣耀与无奈,辉煌与平凡。   如今退役运动员有了更好的保障,可才力再也看不到了。   但他的故事,会一直提醒着人们,要善待每一个为国家拼搏过的人。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举重冠军才力困苦中去世:不敢弯腰穿袜怕猝死)

0 阅读:0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