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开始后悔,当初的独立,面对现实,又无可奈何!在10年前,蒙古还在念念不忘,血脉“正统”,昔时假象,还想着有朝一日南下。现在,蒙古被迫联合军演后,民间才开始接触。原来吃的用的,都是回避的,都用韩国日本的,哪怕来自天津港,还价格不菲。自从接触下来,发现内蒙古的经济,一个市都超过蒙古后,彻底的破防了,虽然还不知道南方一个县,人口和经济都超过蒙古。 先说说经济上的差距,这是最直观的。2024 年蒙古全国的 GDP 才 235.86 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也就一千多亿出头。 而咱们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光 2022 年的 GDP 就有 5613.44 亿元,这一个市的经济总量就比蒙古全国多好几倍。要知道鄂尔多斯还不是内蒙古唯一的经济强市,像包头、呼和浩特这些城市的经济体量也都很可观,2023 年整个内蒙古的 GDP 已经达到 25020.5 亿元,是蒙古的十多倍。 更别说南方那些发达的县了,比如江苏昆山、江阴这些地方,人口都超过两百万,GDP 早就突破四千亿元,不管是人口还是经济规模,都比蒙古全国还强。 蒙古总人口才 356 万,一半多都挤在首都乌兰巴托,其他地方基本都是牧区,产业单一得很。 再看老百姓过日子的实际情况,蒙古人平时吃的用的,按理说从中国进口最方便也该最便宜,毕竟两国山水相连。可过去不少人偏偏要避开中国商品,宁愿花高价买韩国、日本的东西。 有意思的是,很多所谓的韩日商品,其实都是先运到天津港,再转口到蒙古的,中间多了好几道环节,价格自然涨了不少。海关数据能说明问题,2024 年蒙古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占了他们进口总额的 40%,2025 年 1-8 月虽然降到 39.2%,但还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这说明不管怎么回避,中国商品其实早就在他们的生活里占了大头,只是过去很多人没意识到,或者不愿意承认。 这种认知上的转变,和这些年民间接触增多有很大关系,联合军演恰好成了一个契机。2024 年中蒙搞了 “草原伙伴” 联合训练,不光是军队之间的合作,还组织了拔河比赛、文艺晚会这些活动,两边老百姓也跟着多了交流机会。 接触多了才发现,原来内蒙古的生活早就不一样了。就说鄂尔多斯,2022 年人均 GDP 都突破 3.8 万美元,比日本、韩国还高,当地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也都很完善。 而蒙古 2024 年的通货膨胀率还有 9%,货币图格里克也一直在贬值,1 美元能换 3420 图格里克,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 更关键的是蒙古经济对中国的依赖度其实特别高。2024 年蒙古出口总额里 91.3% 都销往中国,2025 年上半年更是涨到 97.6%,基本上靠卖矿产给中国换外汇。可他们的产业太单一,除了矿业和农牧业,几乎没什么像样的制造业,日常用品大多靠进口。 以前刻意找韩日商品,不光多花钱,东西其实也没比中国的好多少。接触多了才明白,那些绕远路来的商品,成本都加在自己身上,实在不划算。 现在蒙古人慢慢看清这些现实了,心里的落差确实不小,甚至有点接受不了。想想看,以前总抱着不切实际的想法,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之处,可真比起来,连内蒙古的一个市都比不上,更别说和南方那些富裕的县比了。这种差距不是短期能补上的,蒙古经济对外依存度太高,又缺乏完整的产业体系,想快速发展难度很大。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民间的态度也在变,越来越多人开始认可和中国的合作。毕竟相邻的内蒙古发展得这么好,不管是产业经验还是民生保障,都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 中蒙贸易额常年占蒙古外贸总额的 68% 以上,不管是出口矿产还是进口日用品,中国都是最靠谱的合作伙伴。这种实实在在的利益联系,比过去那些空泛的说法管用多了。 说到底,日子过得好不好才是最实在的。蒙古人现在慢慢明白,与其抱着过去的执念,不如踏踏实实看看身边的变化,怎么把日子过好才是真的。只是这发展差距摆在那,想追上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种现实里的无奈,恐怕还要持续很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