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对新人在星级酒店办婚宴,8888元一桌的婚姻酒席,总共花了37.98万元,本来想着能够在亲友那里有面子,结果亲友私下告诉他们这些菜全部都很像预制菜。新人看到后厨,直接崩溃,网友:还不如农村七八百一桌的。 杭州日报10月22日报道,对于上海的一对新人来说,筹备已久的婚礼本该是记忆里最暖的一笔,可这场在酒店办的婚宴,却成了他们不愿多提的糟心事。 三十多桌宴席,每桌按8888元的标准定制,算下来整整花了37.98万元,新人原本想着,星级酒店的品质总不会差。 可婚宴刚散场,亲友们的吐槽就接连不断,让这对新人脸上发烫。 有亲戚私下说,点的贝壳类海鲜看着挺排场,剥开壳里面空空如也,连点肉星都找不到,那道白切鸡更离谱,盘子底还沉着血水,谁敢下筷子? 最让人心寒的是给孩子点的核桃包,大人尝了一口才发现,外面摸着是热的,咬开芯子居然冰得扎嘴。 听着这些话,新人心里又羞又恼,一个念头冒了出来,这菜该不会是预制的吧? 带着疑问找到酒店,负责对接的工作人员拍着胸脯打包票说婚宴用的菜全是现做的,没有预制菜。 这话没让新人安心,反倒让他们更想弄个明白。 趁着后厨没人阻拦,新人走了进去,眼前的场景直接让他们僵在原地,橱柜上摞着一排排包装好的半成品,婚宴菜单上的德国咸猪手、八宝饭赫然在列。 更糟的是后厨的卫生,操作台和灶台上积着油污,食材、调料和餐具堆在一起,连下脚的地方都难找。 又气又委屈的新人,把后厨的景象和亲友的吐槽拍成视频发了出去,没想着要炒作,只是想说说自己的遭遇。 可没想到,这条视频很快就在社交平台传开了,网友们的评论刷了好几屏。 可新人没等到酒店的道歉,先收到了一封律师函,说他们“发布不实言论诋毁酒店声誉”,要求立刻删掉视频,还要在网上公开道歉。 这波操作彻底点燃了网友的怒火,有人留言调侃:“我最会用微波炉加热,能去你们后厨当大厨吗?”还有人打趣:“撕预制菜包装袋我最快,应聘能过吗?” 不少媒体记者也关注到了这事,先联系上新人核实细节,新人把从筹备到发现问题、再收到律师函的经过都说了一遍。 记者接着联系酒店,客服听完情况后只说“无法回应”,又以要订婚宴的名义打给宴会厅,对方说“已经在调查了”,还主动要了微信说发菜单,可直到记者发稿,也没收到任何消息。 不过好在,上海浦东新场市场监督管理所已经介入了,工作人员表示正在调查处理,有结果会及时通报。 随着讨论越来越多,大家慢慢理清了关键,不是对于预制菜反感,是这些预制菜根本对不起婚宴的价格。 有网友翻出同款食材的价格,安井八宝饭批发价才5块多一袋,预制猪手一百多块能买5袋,就算把人工、场地成本都算上,8888元一桌的利润也高得吓人。 有人说,平时吃20块钱的预制盖浇饭,图的就是省时间,压根不会计较。 可婚宴是一辈子一次的事,花这么多钱,买的就是那份新鲜、那份仪式感,更何况酒店明明承诺了“全现做”,这就不是食材问题,是诚信问题了。 北京市律师协会的一名律师也站出来解释,预制菜和现做菜的成本、口感差得不少,商家用没用预制菜,必须清清楚楚告诉消费者,这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 要是最后查出来酒店真的故意隐瞒,那就是欺诈,消费者完全可以要求“退一赔三”。 还有婚庆行业的人私下说,高端酒店婚宴用预制菜早就不是秘密了,不用现做能省不少事,毛利率能从六成往上提到八成,只要没人闹出来,就一直这么干。 有网友拿农村酒席做例子,同样的钱,在村里能摆上帝王蟹、大龙虾,还全是现杀现做,厨师要是做砸了,在乡里乡亲面前都抬不起头。 说到底,大家生气的不是预制菜本身,是酒店拿着“星级”的招牌收高价,给的却是低成本的预制菜,被发现了不仅不认错,还拿律师函吓唬人。 这种把消费者当冤大头的做法,比难吃的菜更让人膈应。 现在大家都在等监管部门的调查结果,也盼着酒店能好好给个说法。 毕竟不管是办婚宴还是平时吃饭,消费者花多少钱,就该拿到对应的服务和品质。 让服务配得上价格,本来就是做生意最该守的规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