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曾说,他说在自己离开台积电时,台积电董事长告诉他,你敢去大陆

地缘历史 2025-10-27 11:53:34

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曾说,他说在自己离开台积电时,台积电董事长告诉他,你敢去大陆,那在台积电的这么多股票就不能拿了!可是张汝京却说,不要就不要!他说是家国情怀使他放弃一切回来报效祖国!   张汝京生在南京,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他的父亲张锡纶是炼钢专家,母亲刘佩金研究火药。新中国成立前夕,一家人去了台湾。   可父亲常念叨的一句话,一直留在他心里:“你什么时候回祖国大陆去建一座工厂?”   这不是随口的希望,是父亲一辈子的执念,更成为张汝京人生路上的灯塔。他说,父亲要的是他用实业报国,不是光喊口号。   在美国,张汝京混得风生水起。   他在德州仪器干了整整20年,从工程师干到副总裁,跟着诺贝尔奖得主杰克·基尔比学本事,建了十多座晶圆厂,是行业里出了名的“建厂高手”。   别人是攒经验,他是攒本事,攒的是将来带回中国的本事。   1997年,他本可以安稳退休,享受美国高管的生活,可他偏偏选择了回到台湾创业。   他说是为了缩短与大陆的距离,为了那句“建厂”的承诺。   他创办了世大半导体,跑在前头规划在大陆建厂的事,但没想到一脚踩进了台积电的地盘。   2000年,台积电花50亿美元收购了世大。表面上说支持张汝京去大陆建厂,实际上却迟迟不给绿灯。   张汝京不是没问,他问了很多次,每次都被拖着、搪塞着。最后他受够了,干脆辞职不干。   当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放出狠话,说“你敢去大陆,那你这些股票就别想拿”,张汝京只说了一句:“不要就不要!”   有人说他疯了。那可不是几张纸,是实打实的股份,今天折算下来,起码也是几千万人民币。   可张汝京不在乎。他说,那不是他要的。他要的,是中国人能有自己的芯片,不再被人“卡脖子”。   2000年4月,张汝京带着300多个工程师,在上海铺开了一张前所未有的蓝图——中芯国际。   他动用了在美几十年的人脉,两个月内筹到10亿美元,硬是在13个月内建起了中国第一条8英寸晶圆生产线,创下全球最快记录。   他说,不是我们不行,是我们没机会。现在有机会了,就必须拼命干。   可机会从来都不是白来的。当时的中国,受《瓦森纳协定》限制,33个国家禁止对华出口先进半导体设备。   张汝京用尽一切办法,把设备拆成零件,经新加坡转运,再用“教会捐赠”的名义送进来。   他甚至大量收购二手设备,靠工程师一颗颗地改,一点点地拼,拼出了中国芯片的第一口气。他说,这是“打游击战”,但必须打。   中芯刚站稳,台积电又杀回来。   2003年,台积电在美国起诉中芯国际,说他们侵犯专利,理由之一是“员工用了和台积电一样的菜单”。   2009年,中芯败诉,不仅赔了2亿美元,还把10%的股权拱手让给台积电。   张汝京也被迫辞职,三年内不得再碰半导体。   他走的时候,没有闹,没有喊。他只是在园区里走了一圈,对同事说了一句:“不要被困难打倒。”说完,他就走了。他说,这不是失败,是换个路继续干。   2014年,他66岁了,本可以彻底退休了。他却又创办了新昇半导体,专攻300毫米大硅片。   这是一块被外国垄断的材料,他说“别人不让我们用,我们就自己造”。   三年,他做出来了。他又一次用行动告诉世界,中国人不是“要来”,是“能造”。   企业步入正轨后,他把公司交给了国企管理。他说“功成不必在我”,但他心里知道,这一仗他赢了。他赢在坚持,赢在从不后退。   2018年,他70岁,又跑到青岛搞芯恩半导体,这次他想要做CIDM模式,那是中国人自己的整合制造体系。   他说,这样才能让更多中小企业活下来,大家一起干,才真的能对抗国际巨头。   2022年,他加入积塔半导体,啃起汽车芯片的硬骨头。他说,这事没人干,那他就来干。   他74岁了,头发早白了,可眼神还是那么亮。他说,中国芯片“不怕慢,就怕站”。只要不停,就一定能追上。   2025年10月,他又有了新身份,成了上海电力大学的特聘教授。   他说,他现在要干的,是培养更多愿意“回祖国建厂”的年轻人。他说,真正的胜利,是后继有人。   张汝京的一生,是芯片的一生,更是信仰的一生。他可以丢掉千万美元的股票,但不能丢掉对祖国的承诺。   他可以被禁业三年,但从不放弃奋斗的权利。他说得最重的一句话,是:“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芯片,那就是别人手里的人质。”   今天,美国对华芯片封锁愈演愈烈,制裁清单一长再长,可中国芯片产业却没有停。   中芯国际已成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CIDM模式正在各地开花,国产材料不断突破封锁。   有人问,这些年中国芯片怎么走过来的?答案就在张汝京身上。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