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一对母子卖小麦,3车小麦共100多吨,卖了28万,买家把钱打到他们卡上,一家人很高兴,可高兴劲儿还没过多久,她们却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冻结了!原来他们收到的小麦款竟是涉诈资金,母子俩伤心流泪! 据美丽浙江10月26日报道,河南新乡的孙先生和家人一直靠做粮食生意过活,日子虽然辛苦,但也算安稳。 前段时间,一个陌生人通过网络联系上孙先生,自称是大宗粮食的收购商,开出的价格比市场价高出不少,而且态度特别诚恳,显得实力雄厚。 孙先生心里盘算了一下,觉得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他自己手头的粮食不多,便把这个“大客户”介绍给了自己的哥哥。 哥哥一家听说有这么好的事,自然是满心欢喜,经过一番电话沟通,双方很快就敲定了价格:100多吨小麦,总价28万元整。 对方办事效率高得惊人,电话里刚谈妥,就表示要立刻派车来拉货,孙先生一家虽然觉得有点快,但也没多想,毕竟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个效率。 很快,三辆大货车就开到了他们家门口,整个装车过程,对方派来的人看起来也挺专业,过磅、计数,一丝不苟。 最关键的一步是付款,对方在电话里非常“爽快”,说为了表示诚意,可以先打款,没过多久,孙先生的手机就收到了银行短信,提示28万元已经到账。 看到白纸黑字的到账信息,孙先生一家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高高兴兴地让三辆大货车把100多吨小麦全部拉走了。 为了方便,孙先生随即将这28万货款转给了负责这批粮食的哥哥和嫂子,一家人沉浸在丰收和顺利交易的喜悦中,盘算着这笔钱该怎么用,如何偿还之前的贷款。 可谁能想到,这种喜悦仅仅维持了不到两天,当他们去银行取钱时,却被告知银行卡已经被冻结,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一家人顿时就懵了,好端端的卡怎么说冻结就冻结了?他们火急火燎地找到银行工作人员询问,得到的结果如同晴天霹雳:他们收到的那笔28万元货款,是涉嫌电信诈骗的赃款! 原来,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粮食收购商,而是一个精心布局的洗钱团伙,骗子的手段极其阴险,他们先是骗取了其他受害者的钱财,然后并不直接用自己的账户接收,而是寻找像孙先生家这样急于出售大宗商品的卖家。 他们伪装成买家,让被骗的受害者直接将钱打入孙先生的银行卡,一旦钱到账,他们就迅速拉走货物,然后通过低价转卖粮食等方式,将这笔“黑钱”彻底洗白,变成可以随意使用的干净资金。 整个过程中,骗子的账户就像幽灵一样,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警方在追踪赃款流向时,自然而然就追到了孙先生的账户上,并依法进行了冻结。 得知真相后,孙先生和母亲抱头痛哭,悔恨和绝望瞬间将他们淹没,孙先生更是自责不已,如果不是他把这个“客户”介绍给哥哥,家人就不会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 这件事在网上传开后,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网友都替孙先生一家感到不平。 有网友说:“这太冤了!人家正常卖粮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怎么可能去审查买家钱的来源合不合法?普通老百姓哪有这个能力和权力?” 这个观点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在日常的商业交易中,卖家关注的是货款是否到账,而不是去刨根问底地调查买家的资金背景。 如果要求每个商家都具备反洗钱侦探的能力,那生意还怎么做?这无疑是将本该由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承担的责任,强行转嫁到了普通人身上。 这个案件暴露了一个极其残酷的现实:如今的骗局越来越专业化、链条化,让普通人防不胜防,骗子利用了商家对“到账即安全”的惯性思维,将无辜的生意人卷入犯罪链条,使其成为代人受过的“替罪羊”。 当受害者报警后,警方的第一反应是冻结赃款流经的账户,这在程序上完全合法合规,是为了保护被骗者的权益。 但对于像孙先生这样“善意”的收款方来说,却意味着毁灭性的打击,粮食没了,钱也被冻结,自己从一个本分的生意人,瞬间变成了需要自证清白的“嫌疑人”。 这也给我们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在进行大额交易时,尤其是面对那些只通过网络联系、条件优厚得反常的“大客户”时,必须多长一个心眼。 尽量要求当面交易,核实对方身份,签订正规合同,如果可能,尽量走对公账户,这些看似繁琐的程序,在关键时刻或许就能成为保护自己的防火墙。 希望孙先生一家的悲剧能够尽快得到一个公正的解决,不仅要追回他们的损失,更要从制度层面去思考,如何堵住这样的洗钱漏洞,如何在保护诈骗受害者的同时,也能保障善意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否则,当老实做生意都变得如此高风险时,我们离一个真正健康的商业社会,只会越来越远。 对于这件事,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信源:美丽浙江2025-10-26——河南母子卖了一百多吨粮食后账户被冻结,警方:收到的钱是涉诈资金,正在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