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森特出来讲话了!10月26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总统在11

亨克孤独 2025-10-27 11:29:06

贝森特出来讲话了!10月26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总统在11月1日威胁要征收100%的关税,给了我很大的谈判筹码——我相信我们已经达成了一个非常实质性的框架,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并允许我们与中国讨论许多其他事情。所以我认为我们已经避免了这种情况。   当然,我们也非常清楚,贝森特所讲的都是对美国有利的消息。以目前中美博弈的态势,不可能存在我们会单方面对美国让步的情况。这次谈判的背后,是双方长达数年的较量和各自的战略布局。   先看这次谈判的成果,根据10月26日中美吉隆坡磋商的结果,双方围绕美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措施、延长对等关税暂停期、芬太尼关税和执法合作、农产品贸易、出口管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初步共识。   贝森特提到的“实质性框架”,大概率包括延长现有对等关税暂停期,以及在芬太尼禁毒合作、农产品贸易等领域的一些安排。不过,这些共识还需要双方履行各自国内的报批程序,最终能否落地还存在变数。   再看中方的态度和反制措施,在谈判过程中,中方始终保持坚定立场。例如,对于美方301船舶收费相关措施,中方明确表示反对,并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10月12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宣布自10月14日起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以维护中国海运企业的合法权益。   此外,针对美方威胁加征100%关税和实施关键软件出口管制,中方也强调将坚决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这种反制措施不仅是对美方施压的回应,也是中方在谈判中争取主动的重要手段。   从经济层面来看,美国的关税威胁对自身经济的反噬作用已经显现。据估算,美国若对华加征100%关税,美国消费者将承担大部分成本,美国家庭每年开支可能增加1300美元。   而且美国企业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例如美国商会发布报告称,相关限制已导致其成员企业累计损失超过120亿美元。此外美方威胁加征关税的消息传出后,美股一天蒸发2万亿美元,创下今年4月以来最差表现。这表明市场对贸易战升级的担忧,也反映出美国经济对中美贸易的依赖程度。   相比之下,中国经济的韧性在关税战中得到了体现。尽管美国不断加征关税,但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从2018年的20%降至2025年的12.7%,贸易流向加速转向东南亚、南美等地,降低了对美依赖。同时,中国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了新的贸易伙伴和市场。   2025年前4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增长9.2%,占外贸总值的16.8%,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这种多元化的贸易布局,让中国在应对美国关税压力时更具灵活性。   在技术领域,中国也在积极应对美国的封锁。例如,中国加大了对稀土等关键材料的出口管制,这直接击中了美国军工、半导体和高端制造业的软肋。中国掌握全球约七成的稀土矿产量、九成的分离产能和九成的磁体供应,美国高科技产业对稀土的依赖度极高。此外中国在芯片、软件等领域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华为Mate60等产品的推出,展示了中国在半导体技术上的突破。这些举措让美国的技术封锁效果大打折扣。   回到这次谈判,贝森特所谓的“谈判筹码”其实并不稳固。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虽然在短期内给了贝森特一些谈判空间,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极限施压的策略已经被证明效果有限。中国不会因为威胁而屈服,反而会采取更加坚决的反制措施。   而且美国国内对高关税的反对声音也越来越大,例如《华盛顿邮报》发表社论,建议美国政府与中国谈判,别打贸易战。美国农业州的选民也因为关税导致的大豆库存暴涨和收入缩水,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表示不满。   总的来说中美这次谈判的成果只是暂时缓解了双方的紧张关系,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在未来的博弈中,双方仍将在关税、技术、贸易等领域继续较量。   中国将继续坚持自己的立场,通过多元化的贸易布局和技术创新,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而美国若想通过关税战迫使中国让步,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双方的战略定力和长期布局,而不是某一次谈判的得失。   来源:环球网 【围绕多项重要经贸问题,双方进行“建设性的”探讨,中美吉隆坡磋商达成基本共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亨克孤独

亨克孤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