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波及到中国,俄罗斯狂轰滥炸,致使我国损失45亿美元?没错,45亿美元,差不多300多亿人民币,就这么在战火里没了。 这笔钱要是用来造歼-10战斗机,能造差不多50架;要是给全国小学生买精装图书,每人都能发一套。而这一切的根子,其实就是咱们航空发动机技术一直没完全自主,老是被别人卡着脖子。 航空发动机这东西,说直白点就是飞机的“心脏”,业内都叫它“工业皇冠上的宝贝”,技术难度特别高。咱们的大飞机C919要想飞上天,之前一直得用俄罗斯造的D-30KP-2发动机,这发动机推力有12.5吨,不光C919用,轰-6K轰炸机、运-20运输机也靠它当“心脏”。 可俄乌一开打,俄罗斯那边的军工产能全给战争用了,之前答应给咱们的发动机,交付时间一推再推。更麻烦的是,西方还制裁俄罗斯,导致俄罗斯造发动机需要的关键材料、设备都进不来,他们的发动机生产线说不定啥时候就停了。 其实这不是咱们第一次被发动机“卡脖子”了。早在2012年,咱们就花了7亿美元从俄罗斯买了140台AL-31F发动机,现在歼-11这些主力战机还在用。但这次战争算是给咱们提了个大醒,把飞机的“心脏”交给别人,人家啥时候想掐断,咱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要说让咱们企业最心疼的,还得是一场打了五年的跨国官司。2016年的时候,咱们中国的天骄航空公司想收购乌克兰的马达西奇公司,这家公司可是有世界顶尖的直升机发动机技术。结果呢?美国一施压,乌克兰政府就把合同撕了,还把天骄航空的资产给冻了。 到2021年,天骄航空没办法,只能去海牙仲裁法院告状,要求乌克兰赔45亿美元。这事儿看着是赔钱,其实背后是咱们中国航空业想搞到核心技术的着急,还有被政治掺和进来的无奈。 而且更严重的是,乌克兰本来是全球航空发动机叶片的重要供应商,他们造的单晶涡轮叶片技术全世界都数得着,现在冲突一爆发,这些精密零件彻底断供了,咱们国内好几家造发动机的企业都只能停工等着。 不过危机也逼着咱们想办法。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现在正在使劲儿搞突破,2024年底的时候,咱们国产的第一款600公斤级涡扇发动机成功点火了,以后高端无人机就能用咱们自己的“心脏”了。 更让人高兴的是,专门给C919设计的长江CJ1000A发动机已经开始试飞了,预计2025年就能正式用。这款发动机用的是咱们自己的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比俄罗斯的发动机省油15%,以后咱们的大飞机就不用再靠进口发动机了。 军用方面也有进展,涡扇-15发动机已经完成装机测试,推力有18.5吨,比美国的F-119发动机还强,歼-20战机很快就能用上咱们自己的“中国心”了。为了攻克高温合金材料的难题,咱们的科学家花了十年时间,终于搞出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单晶高温合金,让发动机涡轮前的温度提高了200℃,这技术已经到世界领先水平了。 面对西方的制裁,咱们也在构建“双循环”的航空产业链。在成都,航空工业成发建了亚洲最大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一次能修50台涡扇发动机;在上海,商飞公司和中科院一起成立了航空发动机联合实验室,专门研究新型陶瓷基复合材料。 还有个更重要的事,咱们和俄罗斯签了CR929宽体客机的合作协议,虽然俄罗斯因为战争调整了参与的角色,但咱们已经掌握了机身设计、航电系统这些核心技术,以后这款远程客机的研发主要得靠咱们。 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咱们的航空发动机也开始有动静了。2024年巴基斯坦订的枭龙战机第一次用了咱们国产的涡扇-13E发动机,航程比以前多了200公里,价格还比俄罗斯的发动机便宜30%。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更是一下子订了20台长江CJ1000A发动机,用来升级他们的支线客机队。 这次危机其实让咱们彻底明白:核心技术是买不来、求不来的,只能靠自己拼命钻研。45亿美元虽然亏得多,但也让咱们中国航空工业彻底醒过来了。等以后长江CJ1000A发动机轰隆隆地飞上天,涡扇-15让歼-20能超音速巡航的时候,咱们在建设航空强国的路上,就能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抓在手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