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东盟峰会出尽风头,合影结束后东盟领导人依次退场,他却单独留下任由媒体拍照,还竖大拇指,把对话国身份活出了东道主的架势。 2025年10月26日,第47届东盟峰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幕,为期三天的会议主题是包容性与可持续性。 东帝汶在开幕式上正式成为东盟第11个成员国,这让本届峰会多了一层扩容意义。 除了东盟11国,中、美、日、印等七个伙伴对话国也参与其中,系列会议涵盖多场双多边活动。 合影环节结束后,按照峰会礼仪,东盟各国及对话国领导人本应有序退场。 可特朗普却独自留在场地中央,对着镜头微笑挥手,还做出标志性的双手竖大拇指动作。 现场不少媒体立刻围拢过去,快门声此起彼伏,他足足停留了近五分钟才离场。 这一幕让在场不少人意外,部分东盟领导人退场时面露无奈,其他对话国代表也有些错愕。 作为东道主的马来西亚,事后仅温和强调峰会需尊重多边礼仪,未直接批评特朗普。 其实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这么做,2023年APEC峰会、2024年G20峰会,他都有过类似操作。 延长拍照时间、抢占媒体焦点,这种媒体聚焦型风格已经成了他的外交标签。 很多人疑惑,美国作为对话国,为何如此积极抢镜?背后藏着明确的利益诉求。 美国想借此次峰会推动印太经济框架扩容,还计划与东盟签署3项贸易便利化协议。 同时,美方打算把对东盟的安全援助提升到每年15亿美元,强化区域影响力。 反观其他对话国,中国、日本等国领导人都按流程参与活动,会后专注务实合作洽谈。 没有刻意炒作,没有越界行为,这才是多边外交中对话国的常规范式。 事件曝光后,全球社交媒体炸了锅,相关话题阅读量超9.3亿,舆论两极分化。 多数网友吐槽特朗普喧宾夺主,不懂多边礼仪;东盟媒体也批评他忽视峰会规则。 但美国国内不少支持者却点赞,认为他强势展现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 从峰会系列会议的分工来看,美国其实有明确的参与重点。 它不侧重东盟+3的东亚经济一体化议题,而是紧盯东亚峰会的安全话题和东盟+1经贸对话。 这次抢镜行为,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给后续的谈判造势,吸引东盟国家关注。 不过这种做法可能适得其反,东盟国家一直倡导自主平等,反感外部势力主导议程。 特朗普的高调,或许会让部分东盟国家产生抵触,反而不利于美国诉求的推进。 在我看来,多边峰会的核心是平等协商,不是个人秀场,特朗普的行为显然偏离了本质。 他把竞选造势的套路搬到国际峰会,忽视了外交场合的礼仪与尊重。 后续来看,这场小风波大概率不会影响峰会整体进程,但可能会让东盟对美国保持距离。 美国若想真正扩大在东南亚的影响力,靠炒作和抢镜没用,得拿出实打实的合作诚意。 而特朗普这种独特的外交风格,未来还可能在其他国际场合上演,引发更多争议。 说到底,国际交往讲究互相尊重,任何国家都不能把对话国身份当成主导权,这是底线。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