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出炉的消息! 就在刚刚 中美两国共同宣布 中美第五场经贸谈判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为什么要选在吉隆坡?因为吉隆坡是全球芯片封测市场的重要一环,占据13%的市场份额,美方想分散对我依赖,想法不错,但封测不是设计,不会得到太多核心技术 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选谈判地点从来不是随便拍脑袋的事,吉隆坡这13%的芯片封测份额,就是美方算盘里的关键棋子。这些年美国一直想在半导体产业链上跟中国“脱钩”,从限制芯片设计软件、光刻机出口,到逼台积电、三星去美国建厂,步步都在盯着产业链的控制权。这次把谈判桌摆到吉隆坡,说白了就是想把当地的封测资源拉到自己阵营里,让供应链绕开中国,显得自己“产业链安全”了。 可美国显然打错了算盘,把封测当成破解依赖的关键,根本是没摸清芯片产业的门道。整个芯片生产就像盖房子,芯片设计是画图纸,晶圆制造是打地基、搭框架,封测顶多算是给房子装上门窗、做个验收。图纸怎么画、地基怎么打才是核心机密,装门窗的手艺再精,也学不会设计房子的思路。吉隆坡的封测工厂里,工人操作的设备、用的技术标准,很多还是得依赖全球产业链协作,真要彻底割裂开来,反而会让成本飙升。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这套“分散依赖”的操作,最后买单的还是自己人。之前搞芯片限制、加征关税,已经让美国家庭平均多支出上千美元了。现在又想重构封测供应链,企业要重新建厂、培训工人、搭建物流,这些成本最后都会转嫁到电子产品上,手机、电脑、汽车价格只会涨不会降。所谓的“让美国伟大”,到头来变成了让老百姓掏腰包,这逻辑实在说不通。 美方的野心还不止于分散依赖,更想借着谈判搞“穿透式”监管,把自己的科技限制条款塞进经贸安排里,甚至想掌控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数据。他们觉得拿到这些数据,就能掐住产业链的命脉,可忘了欧美本身就没有顶尖的先进封装测试能力,对这个关键环节根本做不到“只手遮天”。这种既要当裁判又要当运动员的霸权做派,其他国家早就看得明明白白,真要硬推,只会把更多企业推到对立面。 从中国这边看,心里也跟明镜似的。我们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不管是设计企业还是制造企业,都离不开中国市场的支撑。吉隆坡的封测厂要活下去,也得接中国企业的订单,真要是跟着美国搞“脱钩”,最先受损的就是当地的产业。而且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补芯片产业的短板,从成熟工艺量产到自主封测技术升级,就是不想在任何环节被人卡脖子。美国想靠封测环节制衡中国,根本是找错了突破口。 这场谈判恰逢美国关税休战期临近,美方急着拿封测做文章,说不定也是想在关税问题上找筹码。可经贸谈判讲究的是相互尊重,光想着用霸权逼对方让步,从来都走不通。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是几十年搭起来的“精密机器”,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美国非要把它拆了重拼,不仅会让机器停转,还会砸了自己的手。 现在全球经济都需要产业链稳定来托底,企业不想被地缘政治折腾,老百姓也不想为商品涨价买单。美国要是真为了所谓的“科技霸权”硬拆产业链,最后只会落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毕竟核心技术从来不是靠抢别人的封测厂能得来的,得靠自己踏踏实实地研发积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