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解释不清了!” 广州一女子为了看自家猫,特意花 30 元买了个监控,结果,她一打开监控,看到的竟然不是自己家,而是别人家卫生间王女士家的橘猫刚做完绝育手术,医生反复叮嘱要避免剧烈运动,她上班时总惦记着,翻遍网购平台挑了这款销量过万的迷你监控,想着 30 块钱能随时看猫,性价比再合适不过。收到货后她趁着午休赶紧安装,按照说明书连好 WiFi,点开手机 APP 的瞬间,后背猛地一凉 —— 屏幕里不是自家铺着地毯的客厅,而是铺着蓝色防滑瓷砖的陌生卫生间,洗手池旁还挂着条褪色的灰色毛巾。她以为是 APP 卡顿,退出重登了三次,甚至拔掉摄像头电源重启,可画面始终定格在那个卫生间,连角落里堆着的沐浴露瓶子都看得一清二楚。更让她头皮发麻的是,她误触了语音喊话功能,自己随口说的 “怎么回事啊”,居然真的从对方卫生间里传了出来,吓得她赶紧捂住嘴,生怕被当成偷窥狂。王女士急得立刻找客服,对方只机械地回复 “可能是网络冲突”,问具体怎么解决,就支支吾吾说不出办法,只让她申请退货。她盯着屏幕里陌生的环境,越想越怕:自己的摄像头能连到别人家,那会不会也有陌生人能看到自己家?这款摄像头连基本的设备绑定验证都没有,随便输入个设备码就能连接。后来她翻到国家网信办 2024 年发布的《智能摄像头安全使用提醒》,里面明确提到,低价智能设备常存在 “缺乏唯一设备标识”“数据传输未加密” 等问题,极易出现 “串台” 或被黑客入侵的风险。某网络安全实验室的测试数据更让人揪心,市面上售价 50 元以下的智能摄像头,近三成存在设备标识重复的问题,串台概率是中高端产品的 8 倍之多。之前就有深圳网友遇到过类似情况,买的智能门锁摄像头,居然能看到同小区另一户人家的门口,直到对方报警才发现是设备串号。王女士连夜申请了退货,快递寄走时还特意把摄像头恢复了出厂设置,可心里的阴影半天散不去,连自家原本计划装的大门监控都暂时搁置了。网友们看到她的经历后炸开了锅,有人吐槽 “30 块钱买了个‘偷窥风险’”,也有人分享自己的遭遇:“我之前买的智能音箱,半夜突然播放别人家的对话,吓得我立马拔了电源。”其实这类问题完全可以避免,国家《智能摄像头安全技术要求》中早就规定,设备必须具备唯一硬件标识和端到端加密功能,只是很多低价产品为了压缩成本,直接省略了这些关键环节。智能设备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安全隐患也不能忽视,你在使用智能家电时,遇到过这种让人提心吊胆的情况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