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10月25日,中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展开今年第5次经贸谈判,此前两国已在日内瓦、伦敦等地交流多次。美方4月威胁加征125%关税,9月又对中国企业搞科技限制,中方随即 收紧稀土出口反制。 会场里何立峰副总理坐在桌边,笑容在,外头的气压不松,这一谈拉了五个多小时,文件摊着,翻页声不断,人来回走动,手机屏幕上时间一分一秒在跳。 稀土这张牌被翻出来的频率高,美国嘴里说的三块关切 摆在那,稀土,大豆,芬太尼,这几样把软处暴露得很清楚,中国新出的稀土管制把境外也算上去,只要含中国稀土的成分过了0.1%,再出口就得走审批,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要算清楚,西方一堆高科技行业的关键部件卡在这里。 另一个时间点也挂在墙上,11月10日,关税休战到期的日子临近,特朗普早前放过话,说对中国产品再加征100% 关税的可能性在那,贸易层面的火苗没灭过,企业在盘货,在算成本,在看清单有没有变。 视线不止盯在中美,欧盟在跟进,G7在问方案,30个国家想抱团找路应对中国的稀土措施,重建一条完整的稀土供应链这事 难度不小,美国要想把依赖摘干净,业内给出的窗口说得很长,十年起步,他们的车企和军工相关的链条时间表排得紧,项目节点不等人。 谈判还在进,结果还盖着,现场没有人给出定论,中国商务部王文涛把话摆明了,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这份底气来自稀土这 一块从资源到精炼再到技术的优势在手,流程熟,产线稳,替代路径短期内不好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