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电商陷入恶性循环,莆田80后,要用“店商”为300万门店突围

新浪财经 2025-10-25 19:54:04

街边小店门可罗雀,线上流量成本高企,在中国实体经济一线,一个福建人用十年时间摸出了一条逆向而行的道路。

当互联网平台们争相用更精巧的算法锁住用户注意力、将流量变现效率推向极致时,一位福建莆田80后却在不声不响地搭建一个连接300万实体门店的“数字后台”。

在8月份落幕的第十一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他的企业——店够APP,跻身“2025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500强”之列。

创始人黄金飞,这位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技术“科班生”,没有追逐元宇宙和AI大模型的风口,而是执着于一个看似“老旧”的赛道——实体经济。他提出了一个鲜明的口号:“我们不做电商,我们做‘店商’。”

缘起莆田,从制造业痛点出发

1980年9月30日,黄金飞出生在福建莆田,这片以“精于经商”闻名全国的土地。莆田人骨子里有一种对商业机会近乎本能的敏锐,以及“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的坚韧。

在西安科技大学,他同时攻读电子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学专业。这个罕见的组合,为他日后用技术手段解决经济管理难题埋下了伏笔。

毕业后的黄金飞没有直接扑向互联网,而是扎进了最传统的制造业。整整十年,他从生产、出口贸易,再到电商内销,摸爬滚打,遍历了一条制造业的全产业链。

这段经历让他成了一个“懂行”的局内人。他亲眼看着优质商品如何经过层层渠道抵达消费者手中,也真切地感受到,每多一层环节,工厂的利润就薄一分,消费者的负担就重一分。

随后六年的电商从业经验,让他站在了浪潮之巅,却也看到了浪潮之下的暗礁。竞争的核心从“好产品”变成了“低成本”,从“好服务”变成了“高流量”。

电商困境,恶性循环催生变革

在电商平台的世界里,商家们为了获得曝光,不得不陷入“刷单”、“拼低价”的无底洞。“这不对,”黄金飞解释道,“你拼到最后,厂家没利润,哪来的钱做研发、提升品质?只能偷工减料。”

他看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循环:流量垄断→恶性低价竞争→制造业利润萎缩→产品质量下滑→消费者信任流失→实体店倒闭潮→制造业进一步萎缩。

流量垄断导致恶性低价竞争,商家陷入“刷单”“拼低价”的循环,利润萎缩迫使工厂偷工减料,消费者信任被透支,最终引发实体店倒闭潮。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实体零售多个业态有近2000万家店铺倒闭,从9000万家锐减至7000万家。这种恶性循环不仅摧毁了制造业的利润根基,更侵蚀了城市街角的烟火气。

这个死循环,催生了大量失业,侵蚀了城市街角的烟火气。作为一个从制造业里摸爬出来的莆田人,他感到一种切肤之痛。

黄金飞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是一个纯粹的互联网理想主义者,也不是一个固守传统的实体店主。他是一个横跨制造、贸易、线上、线下四个世界的“四栖”观察者。

店够模式,不做电商做“店商”

2020年,黄金飞创立了店够。其核心逻辑是切断传统电商的“交易闭环”,专注“预览”功能:

真实展示:实体店将商品、环境像发朋友圈一样上传,用户可浏览周边3-5公里内的店铺,提前“种草”。

零门槛引流:不强制在平台交易,而是引导用户到店消费,重新分配基于地理位置的流量。

良币驱逐劣币:算法优先推荐距离近、真实性高的店铺,而非销量或好评,让新店也有曝光机会。

目前,店够已覆盖105个城市,入驻300万家实体店,成为全国最大的实体店铺展示平台。

“我们不做交易闭环,不逼着你在我这里下单付款,”黄金飞强调,“我们只做一件事——‘预览’。我们希望你通过我的APP,发现楼下那家咖啡馆今天出了新品,然后你走出门,亲自去那里消费。”

这直接摒弃了传统电商平台那套“销量排序”、“好评优先”的规则。在店够的展示逻辑里,“距离”和“真实性”是第一位的。

“凭什么一个刚开张的、用心经营的小店,就因为没销量没评价,就要被埋没在搜索结果的100页之后?”黄金飞反问,“它可能就在你家楼下,是离你最近、最适合你的选择。我们的算法,就是要把它推到你面前。”

实体经济,数字赋能的新可能

店够的野心,不止于单个的店铺。它要为街道商圈、实体工厂、批发市场、本地品牌提供一个可逛可买的展示平台。

举个例子,一个外地游客来到厦门,想买点有当地特色的伴手礼。他不用再盲目地逛,打开店够,就能清晰地看到鼓浪屿、中山路各个商圈里,有哪些老字号、特色店铺,提前“预览”他们的商品。

这相当于给整个线下的实体商业,装上了一套“数字导航系统”。

店够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一次“流量分配权”的再分配。它从平台寡头手中,将流量重新还给了基于地理位置的真实商业体。

它不创造一个新的虚拟消费世界,而是用数字技术赋能和放大既有物理世界的商业价值,这是一种“虚实共生”的先进理念,也是其能成为“隐形独角兽”的核心壁垒。

盈利模式,服务非掠夺的价值创造

关于店够的盈利模式,黄金飞有着不同于传统互联网平台思维的理解。目前,店够主要通过提供增值工具和数据服务获得收入,而非传统的流量抽成或广告轰炸。

包括,数据赋能:分析用户行为,为实体店提供客流预测、选品建议等精准服务;技术输出:向商圈或品牌方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如私域流量管理工具。

“我们帮助实体店更好地展示自己,帮助他们精准触达周边客群,这种服务本身就有其价值,”黄金飞表示,“但我们绝不会做杀鸡取卵的事情。”

这种温和而坚定的商业化路径,与店够赋能实体的初心一脉相承。在店够的体系里,盈利不是从商家的销售额中分一杯羹,而是通过帮助商家成长而获得相应的回报。

社会价值,超越商业的更大图景

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那段关于“闭店潮”的描述,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黄金飞深入无数个城市调研后看到的现实。大量商户关停,背后是成千上万个家庭的生计问题。

“一个商圈活了,就能带动餐饮、物流、保安、保洁等一系列就业,”黄金飞说,“让一个人有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可以奋斗的小事业,这比任何救济都重要。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店够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提升到店率,直接降低实体店的倒闭风险,从而稳住就业基本盘。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社会稳定器”。

对于普通消费者,店够解决的是两个痛点:“信息不对称”和“消费体验降级”。

“图片仅供参考”——这句网络购物的免责声明,成了多少人的无奈?店够通过实体店的真实展示,让消费者“所见即所得”,重建购物信心。

同时,它把“逛街”这件充满不确定性和体力消耗的事,变得高效而有趣。你可以提前“侦查”,精准出击,享受线下购物独有的社交、体验和即时满足的乐趣。

截至2025年,店够已覆盖全国105个城市,汇聚了300万家实体店铺。这个数字还在增长,但黄金飞更在意的是这些数字背后的实质——有多少店铺因为店够获得了新的客流,有多少制造业企业因为店够而能够专注于品质提升。

0 阅读: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