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一众欧盟领导人的面,马克龙撂下狠话:“中国再不放开稀土出口管制,欧盟忍无可忍

之年爱八卦 2025-10-25 14:25:17

当着一众欧盟领导人的面,马克龙撂下狠话:“中国再不放开稀土出口管制,欧盟忍无可忍,就该启动‘核选项’了。” ​德国总理默茨承认,各国确实讨论了反胁迫措施,可谁也没敢拍板说用。 ​最后把皮球踢给了欧盟委员会,让他们去决定要不要按这个按钮。 马克龙口中的“核选项”,正是欧盟2023年底生效的《反胁迫工具法案》。这套号称“贸易核弹”的武器,能对目标国实施关税打击、服务贸易限制甚至冻结知识产权保护。但讽刺的是,它本是欧盟为应对特朗普政府关税威胁而设计,如今却调转枪口指向中国。 稀土这场博弈里,欧洲的焦虑几乎溢出屏幕。中国掌控全球60%以上的稀土开采和近90%的加工产能,每十台欧洲电动车的电机磁铁,就有九台依赖中国稀土原料。今年四月中国对七种稀土元素实施出口管制后,欧洲车企的供应链立刻拉响警报。 欧盟的困境在于,他们既想维持全球化红利,又不愿承担资源自主的战略成本。法国在非洲的稀土布局屡屡受挫,德国汽车巨头则担心反击会殃及自身。这种内部分裂让“核选项”更像政治表演——德国嘴上强硬,却悄悄通过企业渠道加快许可证申请。 中方态度明确而坚定。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视频会谈中强调,稀土管制是依法维护国家安全的正常举措,并非针对欧盟。中国早已为欧盟企业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合规申请均可正常通行。但西方习惯将市场规则扭曲为“经济胁迫”,这种双标暴露了其霸权思维。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2012年美欧日联合在WTO起诉中国稀土管制,最终败诉收场。十三年过去,欧盟仍陷在“依赖却不甘心”的悖论里。他们宁愿挥舞贸易核弹,也不肯投入本土稀土产业链建设。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战略定力的较量。中国用三十年的时间打造出从矿山到磁体的全产业链壁垒,而欧盟直到供应链颤动才想起自主可控。当德国巴斯夫的生产线因稀土断供放缓时,柏林真的敢按下那个同归于尽的按钮吗? 中欧经贸的深层纽带远超政治博弈的浪花。2024年双边贸易额高达7858亿美元,每分钟超千万元的商品在亚欧大陆间流动。这种共生关系岂是一纸法案所能割裂?欧盟若执意对抗,终将尝到经济反噬的苦果。 真正的战略自主,从来不是靠虚张声势的威慑。中国稀土政策既捍卫资源主权,更为全球产业链注入稳定性。当欧盟领导人围着会议桌争论按钮时,福建舰航母正驶向深蓝,东风-17的弹道划破天际——大国崛起的密码,从来不在别人的开关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4
之年爱八卦

之年爱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