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稀土这张牌会变得越来越大,美国经济学家诺亚·史密斯警告:“如果中国了解到它

颜冬白云 2025-10-25 13:14:08

没想到稀土这张牌会变得越来越大,美国经济学家诺亚·史密斯警告:“如果中国了解到它对稀土的控制是一张王牌,它可以用它从其他西方国家要求任何它想要的东西。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稀土并非“土”,而是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的关键元素。无论是手机芯片、导弹制导、战机引擎、核潜艇系统,还是新能源车和风电机组,都离不开稀土。换句话说,它是现代工业的根骨,是高科技的命脉。而全世界能像中国这样,既有储量又能规模化精炼生产的国家,几乎没有。数据显示,中国稀土储量约占全球的37%,但生产能力却超过了全球70%。 更关键的是,稀土的提炼和分离工艺极其复杂、污染严重、成本高昂。中国之所以能在这条产业链上独占鳌头,是几十年政策布局和技术积累的结果,不是简单靠资源挖掘就能复制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国家对稀土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稀土巨头Molycorp还曾是世界第一,但由于环保压力、成本高企,他们主动退出市场。 中国的企业趁势崛起,用几十年的时间从原料出口国变成了产业链掌控者。可讽刺的是,当中国在2024年进一步加强稀土出口管控,明确列入国家战略资源管理清单后,西方才突然意识到这件“小事”的分量。   如今,美国、日本、欧洲纷纷行动,试图重启自己的稀土供应链。美国甚至在五角大楼的直接支持下,计划投资几十亿美元复产稀土矿;日本也在澳大利亚、越南和非洲布局稀土项目;欧盟则成立了所谓“关键原材料联盟”,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现实远比想象残酷。 哪怕他们找到矿,也炼不出来。哪怕他们炼出来,也成本高得惊人。更糟的是,稀土提炼需要的某些化学品和设备,依然掌握在中国企业手里。   中国没有封锁出口,但明确提出要建立“安全审查”机制,对某些国家和特定用途的出口进行评估。这就意味着,一旦国际形势变化,稀土可以随时成为政策工具。这种变化让西方国家感到不安,却无可奈何。因为这一次,中国不再是任人摆布的“原材料供应者”,而是能够利用技术、市场、规则三重优势,打出自己的“国家底牌”。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这不仅仅是一场资源博弈,更是一种国家战略思维的体现。中国在芯片领域被美国制裁,在AI和半导体设备上被“卡脖子”,但中国没有被击垮。相反,中国用稀土、石墨、镓、锗等战略物资的管控,建立起对等的博弈空间。过去是别人制定规则,我们被迫接受;如今,中国也能用自己的资源、技术和制度,去影响世界的经济秩序。

0 阅读:33

猜你喜欢

颜冬白云

颜冬白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