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3岁著名画家杨彦花费4000万,娶21岁的非洲妻子,7年后,妻子生下俩子,生活美满之际,杨彦却选择遁入空门。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1年那场婚礼,轰动了整个北京城,53岁的著名画家杨彦为21岁的非洲姑娘爱达办了一场中式婚礼,花费4000万,5万人到场观礼。 滑翔机在天空撒下喜糖,清洁工捡到的红包抵得上三个月工资,这场跨越年龄和肤色的婚姻,当时被很多人当成了真爱的样板。 杨彦在艺术圈的地位不用多说,6岁开始画画,师从李可染这样的大师,一幅《黄山赋》能拍出6000多万。 但这个在艺术上风生水起的男人,感情生活却一直空白,直到43岁那年,他在朋友家看到一尊非洲少女木雕,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要找个非洲女孩做妻子。 这不是随口说说,杨彦用了整整十年时间,跑遍四大洲五十多个国家去寻找,很多人觉得这是艺术家的浪漫主义,但对杨彦来说,这更像是一种执念。 他要找的不仅仅是一个伴侣,还有那种原始的、未被文明过度打磨的生命力,这正是他在画作中苦苦追寻的东西。 缘分来得突然,2011年在塞拉利昂的独立庆典上,杨彦在人群中一眼看到了正在跳舞的爱达,21岁的女孩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你好”,杨彦知道,自己等了十年的人出现了。 爱达的父亲是大学校长,起初对这个比自己还大的中国男人很戒备,杨彦用三个月时间,每天提着米和油上门,帮忙修屋顶,教孩子读书,慢慢打消了老人的顾虑。 婚后的日子看起来很美满,杨彦教爱达画画写书法,爱达进步很快,甚至办了个人画展,两个混血儿子的出生,让这个家庭更加热闹。 杨彦推掉了大半应酬,多陪家人,邻居们都说他变成了“妻管严”,爱达学会了包饺子过春节,杨彦也尝试理解她把大米装口袋当零食的习惯。 但文化差异带来的摩擦始终存在,爱达怀孕后拒绝产检,坚持“老天给的礼物不用挑”,她看到杨彦画里有女性元素,会哭着把颜料泼掉,说“你心里有别人”。 这些细节背后,藏着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试图融合的艰难,杨彦选择了包容和退让,他慢慢放下创作,把更多时间留给家庭。 2018年春天,60岁的杨彦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他把名下所有财产都转到爱达名下,独自一人去了终南山净业寺剃度出家,法号释大觉。 没有媒体,没有艺术圈的朋友,他悄悄完成了这个转变,面对外界的质疑和不解,杨彦只说了三个字:“为了智慧”。 很多人说他是逃避婚姻,抛妻弃子,但了解杨彦的人知道,这个选择在他心里早有伏笔。 1994年他就拜在妙湛大和尚门下学佛,佛法对他来说不是突然的皈依,而是长期的思考,当物质和情感都得到满足之后,他发现自己真正渴望的是超越这一切的精神境界。 爱达带着两个孩子回了非洲,用婚礼剩下的钱在家乡盖了一所学校。 杨彦留在画案上的那幅未完成作品叫《彼岸》,左边是热闹的婚礼场景,右边是淡入空濛的远山,中间隔着大片留白,这幅画像是他人生的注解,热闹过后,他选择了另一种活法。 寺里的师父说,杨彦的画里总会悄悄藏着一朵非洲菊,这或许是他留给尘世的念想,也是对那段婚姻最温柔的告别。 他没有否定过去,只是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这个世界上,有人用一生追求圆满,也有人在得到圆满后,选择放下,杨彦属于后者。 这个故事没有标准答案,有人觉得他自私,有人觉得他勇敢,但不可否认的是,杨彦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从艺术到爱情,从家庭到信仰,他每一步都走得坚定。 那场4000万的婚礼和终南山的青灯古佛,看似矛盾,实则都是他寻找自我的过程,只是这个过程,注定要有人承受代价,而那个人是爱达和两个孩子。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西部文明播报——53岁画家杨彦花费4千万,迎娶21岁非洲大学生,生子后却出家为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