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大陆的底气就是台湾底气,让台湾年轻人站在巨人肩膀上发光发热 10月24日,国民党主席郑丽文在接受台媒采访时表示,中国大陆的底气,就是台湾人的底气。她希望两岸能够和解,并实现双赢。让台湾年轻人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光发热。 在岛内长期存在一种情绪,害怕“依赖大陆”会丧失自主性,但现实是,即便在民进党主政期间,两岸贸易依存度依然居高不下,大陆仍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这是市场规律的自然选择,不是政治命令。郑丽文的发言其实没有挑战这个现实,而是试图用更坦率的方式,打开岛内被意识形态遮蔽的认知。 从实际层面来看,台湾年轻人在本地就业市场面临的挑战早已不是秘密。高学历低薪资、产业转型缓慢、创业环境封闭等问题,已经让不少年轻人将目光投向大陆。 近年来,不少台湾青年选择到大陆创业、就业、求学,已逐渐形成规模。他们中的许多人发现,大陆的资源配置效率、基础设施、政策支持确实比台湾更具吸引力。 郑丽文并没有回避两岸关系的复杂性。她提到希望实现两岸和解、双赢,这在当前岛内政治环境中并不常见。 近几年,岛内主流政治话语常常以对抗、割裂为主,强调“自主”、“去中国化”,而忽视了现实层面两岸已经深度交融的实际。 郑丽文的言论,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逆流而上的尝试,试图重新唤醒岛内对“融合”可能性的想象空间。 当然,她的发言也引来了岛内部分阵营的质疑,认为这种说法有“矮化”台湾之嫌。但事实是,当下的台湾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定位、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角色、本地年轻人面临的就业与发展困境,已不容许继续捧着意识形态自我感动。 郑丽文提出的“站在巨人肩膀上”,不是放弃自我,而是寻找更高的起点。她没有否认台湾的价值,而是强调借助更大的平台,让个人价值释放得更彻底。 从政策层面看,大陆近年来持续推动包括“惠台31条”、“26条措施”、“农林22条”在内的一系列政策,目的就是为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年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这些政策不是空头支票,而是已经在许多城市落地生根,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台青参与其中。这其实构成了郑丽文讲话的现实基础,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具体事实做出判断。 两岸关系的未来必然要靠民间的理解与合作来推动,而年轻人正是其中最具活力、也最迫切需要机会的群体。 郑丽文的发言正好捕捉到这一点,年轻人不是政治标签,而是需要工作、需要未来的活生生个体。 当他们感受到大陆不仅有更大的市场,还有愿意接纳他们的平台,那么这种“底气”的共享就不再只是政治语言,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 这番讲话,也在提醒岛内主政者,不要继续把年轻人困在狭小的意识形态牢笼中。发展才是硬道理,机会才是真福利。 如果大陆愿意伸出手,台湾年轻人也愿意走出去,那为何不让这双手握得更紧一点? 郑丽文的底气,其实来自于她敢于面对现实的态度,也来自于她愿意为年轻人争取更多空间的勇气。 在复杂多变的两岸局势中,保持清醒与务实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当一个政治人物能够不为选举所困,不为民调所扰,而是关注岛内年轻人的真实处境,这种声音就值得被听见。 郑丽文的言论或许会被争议包围,但它提出的问题,却必须被正视。年轻人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而不是彼此设墙筑垒的孤岛。 在大陆这个巨人身边,台湾不该只是旁观者,而应是参与者。只有这样,所谓“发光发热”,才不仅是口号,而是真正照进现实的可能。

Wendy8888
统一台湾,更有利于台湾的发展,期待尽快完成和平统一,不要把这个任务留给下一代子孙。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