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宣布,愿意前往匈牙利布达佩斯参加由美国总统特朗普斡旋的、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三方会晤,但他同时坚定表示乌克兰虽愿意和谈却绝不会对俄罗斯作出领土让步,并强调实现停火的前提是双方军队必须停留在当前的接触线上。 据联合国安理会最新简报,战争直接导致超1200万人流离失所,全球能源价格较战前上涨27.6%,而欧盟对乌援助力度自2024年起持续下滑。 更严峻的是,乌克兰陆军现役规模较2023年减少12%,后备役动员率不足60%,前线兵力因征兵困难与外援短缺出现历史新低。俄罗斯则趁机在东部推进,2025年9月单月新增流离失所人口超30万,部分地区已爆发人道主义危机。 泽连斯基的“转向”并非突如其来。2025年9月,他曾向英国天空新闻释放信号,称愿与特朗普、普京进行三边或双边会谈,且“不预设条件”。 但此次布达佩斯会晤的提议,显然经过更精密的权衡。一方面,美国对乌政策趋于保守,北约重申乌克兰短期内难入约,波兰甚至允许北约军队驻扎,被视为与俄罗斯实际划定分界线。 若乌克兰继续孤注一掷,可能被美欧抛弃。另一方面,乌克兰社会疲态尽显,民调显示超62%民众支持在合理条件下停火,泽连斯基需回应国内压力。 然而,和谈的“橄榄枝”背后,是乌方对谈判地点的严苛要求。泽连斯基明确拒绝前往莫斯科,称“可在任何国家讨论,但不会去莫斯科”。 这一立场源于安全部门的深度担忧:若谈判破裂,泽连斯基可能遭极端风险,甚至成为俄方“人质”。此外,乌方担心在莫斯科被普京单方面掌控议程,处于被动。选择第三国布达佩斯,既能争取美欧支持,又可避免直接面对俄方压力。 俄罗斯的回应则充满强硬色彩。普京提出停火条件:乌克兰需从控制的俄部分领土撤军、停止动员与外国军援,承认俄新边界并放弃入约。 俄总统新闻秘书更直言,当前“基辅和欧洲缺乏高级别会谈意愿”。这种针锋相对的立场,让三方会晤的前景蒙上阴影。 特朗普的斡旋意图同样复杂。作为中间人,他试图通过布达佩斯峰会推动停战,但俄乌核心诉求南辕北辙。俄方要求“以领土换和平”,乌方坚持“领土完整不可谈判”;俄方希望乌克兰去军事化,乌方则通过采购25套“爱国者”防空系统强化军备。这种矛盾下,特朗普的“穿梭外交”能否弥合分歧,仍是未知数。 值得注意的是,泽连斯基的声明中隐藏着双重逻辑:表面接受谈判,实则以“停火前提”与“领土底线”为筹码,向美欧施压。 他强调“绝不能在导弹或无人机袭击下谈判”,既是对俄方军事行动的警告,也是向国际社会表明:乌克兰的和谈诚意,需以战场停火为前提。这种“以战促和”的策略,能否在兵力枯竭、外援减少的现实下奏效,值得观察。 目前,东盟峰会、欧美新一轮外援决策成为关键变量。若未来90天内俄乌无法在领土、安全等核心问题上达成框架协议,区域局势将进一步恶化。 泽连斯基的“布达佩斯之行”,究竟是和平的曙光,还是又一轮地缘博弈的序幕?或许只有当三方真正坐上谈判桌时,答案才会揭晓。 这场冲突中,每个决策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命运。您认为,泽连斯基的“底线外交”能否为乌克兰争得喘息空间?俄乌是否终将走向谈判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