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说: 如果在马来西亚与中方达不成协议,将联合美欧国家共同新一轮深度制裁。 谈判桌对面坐着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他们这次来马来西亚要谈三件事:稀土、大豆和关税。 白宫很着急。特朗普之前威胁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现在自己承认“不可持续”。美国豆农的订单大幅下降,他们正在给政府施压。 稀土就像工业的维生素。中国掌控着全球约80%的稀土产量。电动汽车电池、半导体、国防制造都离不开它。现在中国收紧了出口管制。 美国想找替代方案。马来西亚有澳洲莱纳斯稀土厂,但只能满足全球三分之一的需求。这条新供应链还很脆弱。 欧盟内部正在吵架。法国总统马克龙喊着要用“核选项”对付中国。德国总理默茨承认各国意见不统一。他们刚在10月21日和中方通了视频电话,转头就制裁12家中国能源企业。 这种翻脸比翻书还快。欧盟2023年底就准备好了《反胁迫工具法案》,从来没敢真正用过。他们知道后果很严重。 数据不会骗人。中欧每分钟就有超1000万元的商品往来。中国占德国电动汽车市场40%以上。贸易战打起来,欧洲车企第一个倒下。 美国又玩起老把戏。路透社透露他们考虑限制使用美国软件的产品出口到中国。笔记本电脑、飞机发动机都在名单上。知情人士说这大概率不会真的推进,只是谈判前的虚张声势。 马来西亚这场谈判选得很有意思。第47届东盟峰会正在这里召开。特朗普也要来。中美顺便见个面,不用特意安排行程。 复旦大学教授宋国友说得明白。美方这些动作都是为了在谈判中表明立场、赢得优势。他们表面上强硬,其实想和中国接触。 中国人记得很清楚。商务部发言人早就表态:美方不能一边要谈,一边威胁恐吓。这不是正确的相处之道。 全球经济是张紧密的网。美国想剪断几根线,结果会把自己缠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