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夏,行刑后的马场町刑场,一具具遗体已经开始腐烂。2个青年偷偷过来,在尸堆中寻找,终于找到了已经肿胀变形的遗体,抬到火葬场。秘密火化后,骨灰被送到一女青年处,女青年选择跳海运回骨灰盒。 陈宝仓毕业后直接投身军旅。那时候中国乱成一锅粥,他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北伐战争中很快就升到团长位置,带兵打了不少硬仗。 战场上,他手臂被炮弹碎片炸伤,没时间细治,就简单包扎一下接着指挥部队。士兵们都记得,他总把自己的军粮分给缺吃的弟兄,还为伤兵跟上级吵架争取资源。 这种作风在国民党军队里不算常见,让他积累了不少口碑。1946年抗日刚胜,他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事儿看不下去,心生不满。正好组织找上他,希望他用国民党中将高参的身份潜伏下来,帮忙传递情报。 他没多想就答应了,从此开始了双面生活。1949年后,台湾进入白色恐怖时期,抓人杀人的事儿层出不穷,他表面上还跟国民党高层开会处理军务,私下里把兵力部署和武器调配的情报用特制药水写在报纸夹层,通过秘密渠道送出去。 有次联络员差点暴露,他赶紧出面圆场,说那是远房亲戚来送东西,总算蒙混过去。这样的日子过得提心吊胆,但陈宝仓坚持下来,直到1950年3月被叛徒潘涂出卖,遭逮捕关押。 审讯时面对各种刑罚,他一口咬定自己做的事是为国家和百姓,随便怎么处置。6月10日下午4点,他和吴石、朱枫、聂曦一起在马场町刑场被枪决。那天刑场戒备森严,枪声响起后,遗体就扔在那儿无人敢碰。 1950年夏天,台湾白色恐怖正高峰,很多人被抓被杀,刑场遗体堆积如山,无人敢靠近收殓。陈宝仓的遗体也在其中,暴露在高温下几天,就开始肿胀变形。 陈克敏和唐辉麟这两个年轻人,当时在国民党军需处当小职员,早前给陈宝仓的部队送过物资,见过他怎么对待士兵,不像其他军官那样自私。他们听说将军牺牲后没人管遗体,就私下决定冒险去刑场找人。 两人带上粗布和零钱,趁夜色潜入戒严区,在尸堆中根据陈宝仓军装袖口的补丁标记,一具具辨认,终于找到那具变形遗体。抬到城郊小火葬场后,他们给师傅塞钱,谎称是亲戚意外去世,才办成火化手续。 骨灰装盒后,送到李慧手里。她是陈宝仓潜伏时的秘密联络员,最信任的人。当时台湾到大陆的路全被封死,李慧用所有积蓄找渔民帮忙,凌晨从基隆港跳海游到小渔船上,抱着裹严实的骨灰盒,历经三天两夜风浪颠簸,到达福建沿海转交。 陈克敏和唐辉麟因为收尸的事差点暴露,只能逃到香港,过了多年才敢公开这段经历。李慧完成运骨灰后,继续低调生活,没留下太多记录。陈宝仓后来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的故事在两岸历史研究中被反复提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