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匈牙利的政治瓜比狗血剧还上头,稳坐总理宝座15年的欧尔班,怎么也没料到最可能把他拉下马的不是老对手,竟是跟了自己多年的“自己人”彼得·马扎尔。 谁能想到,欧尔班这位在匈牙利权力顶端坐了整整15年的“铁王座”掌门人,竟然被一位亲手提拔、一起喝过酒、还叫过“弟兄”的“自己人”掀了桌子。 挑起这场腥风血雨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曾经在欧尔班私人派对上笑得比谁都灿烂的彼得·马扎尔。 马扎尔出身政治世家,20多岁就进了欧尔班的圈子,他当过国家学生贷款中心的主任,后来又进了外交部,娶了前司法部长瓦尔加,还频繁出入总理府的聚会。 在青民盟内部,他是典型的“红人中的红人”。 马扎尔不是“被抛弃的愤青”,相反,他的位置稳得很,是标准的体制精英,但他却突然跳出牌桌,还一手掀翻了整盘棋。 此前,他以“干净候选人”的姿态参选,主动降薪、巡回演讲、开直播晒银行流水,整得比综艺还真诚。 要知道,他可是比谁都清楚青民盟的底细,这不是简单的反水,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宫斗逆袭”。 马扎尔的身份让他比外部反对派更懂怎么打痛点,正因如此,他一出手,欧尔班就慌了。 真正引爆这场政治地震的,是一桩匈牙利社会无法接受的赦免丑闻。 一名儿童性侵罪犯居然获得政府特赦,而签字的人,正是欧尔班的前妻、前司法部长瓦尔加,这件事本就够丑,偏偏马扎尔手里还有一张王牌:一段内部录音。 录音里,欧尔班办公室高层露骨地说,“公众很快就会忘了这事”。 这段话像一记重拳,狠狠砸在民众心上,短短三天,录音在全网播放破亿,民愤瞬间爆炸。 马扎尔趁机喊出“终结腐败政府”的口号,直接把自己从“知情人”变成“吹哨者”。 这事不仅让瓦尔加辞了职,连青民盟的支持率都直接掉了5个点,更糟的是,民众开始怀疑整个司法系统是否已经被政治操控。 马扎尔的“反骨身份”让他的揭发不只是爆料,更像一场内部清算。 马扎尔的崛起,靠的不是政党机器,而是社交媒体和街头热情,他的竞选团队没有豪华车队,开的是二手面包车,23个州一站一站跑。 他在佩奇城的一家面包店碰到一位大妈,抱怨物价涨得离谱,他当场承诺:小微企业三年免税,还顺手加了对方TikTok账号。 这种“接地气”的打法,正好戳中了选民的心,数据显示,他的短视频点赞数远超欧尔班的官方账号,粉丝量突破200万。 对比欧尔班还在用电视演讲开大会,马扎尔早就在社交平台上当起了“政治网红”。 这种玩法其实不新鲜,但在匈牙利却是头一遭,它揭示了一个现实:民众对“精英政治”的耐心已经耗尽,愿意给一个“看起来不一样”的人一次机会。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挑战,欧尔班不是没有反击,他宣布给退休人员发5万福林补贴(约合1200元人民币),还把最低工资提高了20%。 看上去是实打实的“撒钱牌”,但民众并不买账,这些补贴根本赶不上油价和物价的上涨速度。 更糟的是,欧尔班还在电视上公开指责马扎尔是“欧盟的傀儡”,曝光他曾经的高薪记录,企图用“精英标签”拉他下水。 但这招反而适得其反,马扎尔顺势晒出银行流水,声称月薪只有5000欧元,并承诺推动财产公示法案,这一波“反将一军”,让欧尔班的攻势变成了助攻。 与此同时,欧盟也没闲着,欧盟早就因为匈牙利司法改革问题冻结了200亿欧元援助款。 马扎尔公开表示,只要他上台,半年内就能解决改革问题,拿回这笔钱,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随即放话,期待与新政府合作。 德国总理也安排了会面,这种“未上台先被认可”的待遇,怎么想都让欧尔班很不安。 当然,马扎尔也不是“完美人设”,他在2020年曾批准过一个1.2亿欧元的政府项目,被指有“官商勾结”嫌疑。 而他现在领导的蒂萨党,也被批评“不过是青民盟的翻版”,不少成员都是老面孔。 面对质疑,马扎尔选择硬杠,他直播回应争议,承诺改革议员财产申报制度,甚至公开自己银行账户。 这种“打直球”的方式赢得了一部分年轻选民的支持,尤其是在布达佩斯的大学圈里。 也有不少人抱持观望态度,认为这场“宫斗剧”只是权力的重新分配,制度问题并未真正动摇,他们担心,马扎尔只是换了一身衣服的“新瓶装旧酒”。 大选还有半年,局势仍未明朗,欧尔班牢牢掌握媒体资源,占据约70%的话语权,而马扎尔则靠网络和街头把声量拉了上来。 马扎尔的支持率已逼近欧尔班阵营,但真正决定选票的,还是老百姓的“钱包”和“生活”。 就像布达佩斯一位水果商说的那样:“谁能让我生活便宜点,孩子上学不发愁,我就投谁。” 这场斗争,不只是权力更替,更是匈牙利民主走向何方的分水岭,体制内的反水能不能成为革新的起点,还要看制度是否经得起再次洗牌。 马扎尔这颗“定时炸弹”已经炸响,欧尔班还能不能稳住阵脚? 信源:一条赦免令惹众怒,匈牙利首位女总统宣布辞职2024-02-11 ·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