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阎锡山的葬礼上,陈诚前来悼念,一张罕见的留影,阎锡山的四子阎志敏、五

小小历史查询 2025-10-24 12:51:44

1960年,阎锡山的葬礼上,陈诚前来悼念,一张罕见的留影,阎锡山的四子阎志敏、五子阎志惠身穿孝服,站在旁边,表情凝重。 要说起阎锡山这人,只要是对民国历史稍微有点印象的人,几乎就没有不知道他的——这位“山西王”可不是浪得虚名,硬生生把山西这块地界攥在手里管了三十多年,说他是山西土皇帝,那真是一点不夸张。 平心而论,阎锡山在抗日那阵子确实没掉链子,不像有些军阀光喊口号不办事,他手里的晋绥军在山西跟日本人硬刚过不少硬仗,这点功劳得认。可到了解放战争那节骨眼上,他就跟钻进死胡同似的,死活不肯回头,非要跟历史大势对着干。 谁都知道,当年我军打太原那场仗,堪称整个解放战争里最磨人的城市攻坚战,打了足足几个多月,城里的枪炮声就没断过。 更让人意外的是,那会儿阎锡山早就脚底抹油跑了,可留守的守军居然还能硬扛这么久,那股子死磕的劲头,在整个解放战争里都少见——说穿了,不是这些兵有多能打,是阎锡山早年在山西搞的那套“保乡保土”的洗脑功夫太根深蒂固,到最后把一群人都绑在了他的破船上。 其实那会儿要是阎锡山能拎清形势,别抱着“山西是我的私产”那套旧念头,主动顺应和平解放的潮流,就算不能继续当“土皇帝”,好歹也能落个好下场。 说到底啊,他最后栽跟头,根本不是输给了别人,就是输给了自己的固执和短视,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再说说他那套挂在嘴边的哲学,听着玄乎其玄,实则就是东拼西凑的糊涂账,说穿了就是为自己的反复无常找借口——今天能跟蒋介石称兄道弟,明天就能兵戎相见,美其名曰“灵活应变”,其实就是没有底线的投机,这种哲学能成事才怪。 更要命的是,这人不仅自己“悟道不深”,还特别不会用人,明明手里握着傅作义这种能征善战的将才,却因为怕人家功高盖主,处处提防、刻意打压,最后把傅作义逼得跟他渐行渐远,等于亲手把自己最锋利的刀给扔了。反观傅作义后来的选择,高下立判,阎锡山这格局,真是小得可怜。 还有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太原500义士”,后来被戳穿根本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他自己早就坐着飞机逃到南京,却忽悠手下人“与太原共存亡”,说什么要组织500义士殉城,结果最后殉城的都是被蒙在鼓里的普通士兵,他自己倒跑得比兔子还快。 最后逃到台岛上的日子,阎锡山就更惨了,蒋根本不信任他,把他晾在一边,既没权也没势,只能关起门来整天郁郁寡欢。

0 阅读:244

猜你喜欢

小小历史查询

小小历史查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