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成功提炼高纯度稀土,在打破中国垄断上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中方看完后久久无语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24 12:26:34

美企成功提炼高纯度稀土,在打破中国垄断上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中方看完后久久无语:这思路实在太奇葩! 这次被热议的美国Molycorp公司子公司,确实在实验室里搞出了点动静,用所谓的“分子识别萃取”技术,把镝和铽这两种关键稀土的纯度做到了99.999%,还宣称在打破中国垄断上迈了“历史性一步”,但中方看完只觉得这思路实在太奇葩。 要明白其中的门道,得先说说镝和铽这两种东西有多金贵,它们可是高端制造领域的 “味精”,少了这两样,新能源汽车的永磁电机转不动,高端军工装备的雷达系统成了摆设,就连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都没法量产,全球每年能稳定供应的镝和铽加起来也就几百吨,每公斤价格堪比黄金。 但 Molycorp 子公司拿着实验室里的这点成果就喊 “历史性突破”,实在是没搞懂稀土产业的真正玩法。 先看所谓的 “高纯度”,99.999% 听着唬人,可中国早在十几年前就把这事玩得炉火纯青了。江西赣州的中国稀土集团用溶剂萃取 - 离子交换联合法,早就把镝和铽的纯度做到了 99.9999%,足足多了一个 “9”,而且这可不是实验室里的几克样品,是每天能稳定产出吨级的工业化量产水平。 北矿科技的离心萃取机占据全球 90% 的市场份额,连他们家禁止出口的萃取工艺,都能把稀土综合回收率做到 98%,比美日的平均水平高出十几个百分点。 美国自己的 MP Materials 公司去年花 8000 万美元建重稀土试验厂,折腾半天产出的氧化物纯度才 60%,这对比下来,实验室里的那点纯度实在不值一提。 更关键的是稀土产业从来不是 “提纯纯度” 这一个环节的游戏,而是从开采到回收的全链条比拼。 全球 92.3% 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都在中国,美国虽然有加州芒廷帕斯矿这样的资源,年产量能到 3.2 万吨,可本土连重稀土分离能力都没有,这座矿三分之二的精矿还得运到中国四川提纯,加工成高纯氧化物后再运回美国,等于绕了大半个地球给中国送生意。 中国从白云鄂博矿的浮选 - 磁选选矿,到湿法冶金的分解萃取,再到火法冶金的低成本量产,早就形成了闭环产业链,北方稀土的单位稀土氧化物生产成本能压到每公斤 4 到 7 美元,而美国企业炼一吨氧化镨钕就要 60 美元,中国企业 30 美元就能搞定,这成本差距可不是靠实验室技术能补上的。 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就是个现成的例子,之前也扬言要打破中国垄断,高薪挖走中国专家,在马来西亚建了占地 100 公顷的工厂,计划每年分离 1500 吨重稀土,可实际产能连中国年分离量的 5% 都不到,而且分离成本高达 10 到 15 美元一公斤,是中国企业的两倍以上。 更讽刺的是,他们连萃取剂都得从中国进口,所谓的 “独立供应链” 根本就是空中楼阁。美国自己在德州建的重稀土精炼设施,因为废水处理过不了环保关,投产时间已经推迟了 3 次,要知道建一座现代化分离厂本来就需要 5 到 7 年和数十亿美元,这还没算后续的环保运维成本。 中国早就不只是靠原矿吃饭了,赣州地区的稀土废料回收率稳定在 90% 以上,成本比国际水平低 30% 到 50%,吉安鑫泰科技每年能从工业废料里回收超 1 万吨稀土氧化物,相当于少开 4 万多吨原矿。 而美国的稀土资源总回收率才 60%,连回收这步都没跟上,就想着靠提纯技术翻盘。更别说 2023 年中国就封锁了稀土提取技术出口,2025 年又进一步禁止公民参与境外稀土加工,等于给核心技术上了锁,美国就算搞出点实验室成果,没有配套的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根本玩不转。 全球稀土永磁材料市场中国占比 75%,美国才占 3%,高端电机磁体 90% 依赖中国供应,这些数据背后是全产业链的硬实力。 Molycorp 子公司只盯着实验室里的纯度数字,却忽略了从原料到回收的所有关键环节,无视中国在产能、成本、技术闭环上的绝对优势,这种只看树木不见森林的思路,难怪中方看完会觉得奇葩。 毕竟稀土产业从来不是试管里的游戏,是需要几十年技术积累和全产业链协同的系统工程,拿着实验室的突破就喊 “打破垄断”,实在是把这事想简单了。

0 阅读:97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