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我们打赢了对美贸易战?如果你还不知道,我来告诉你:就是图片中这两位徐光宪、高

玉尘飞啊 2025-10-24 11:46:40

谁为我们打赢了对美贸易战?如果你还不知道,我来告诉你:就是图片中这两位徐光宪、高小霞稀土贤伉俪、夫妻档、国家宝贝、民族脊梁。 美国F-35战机因缺稀土推迟交付,芯片巨头产能下滑,这张让我们在贸易博弈中占据主动的王牌,背后藏着一对科学家夫妇的一生坚守。 他们就是徐光宪和高小霞,正是这对稀土领域的贤伉俪,让中国稀土从"按吨卖"的原料,变成了"按克算"的战略利器。 现在大家都知道稀土金贵,美国的先进装备更是离不开它。一架F-35要用掉超过400公斤稀土,一艘核潜艇的需求量甚至能达到4.6吨。 半导体芯片的抛光、雷达的核心元器件,全都得靠稀土材料加持。而全球92%的中重稀土加工产能,都牢牢掌握在我们手里。 2023年,美国进口中国稀土的均价暴涨了67%,洛克希德・马丁因为缺稀土,被迫推迟38架F-35的交付。 2024年《稀土管理条例》落地后,从开采到出口全流程管控,美国想随便拿到高纯度稀土更难了。他们本土开采成本高、技术落后,短期内根本替代不了。 这份底气,得从几十年前说起。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却没技术分离提纯。 当时美、日垄断着核心技术,对中国严密封锁,甚至嘲讽我们永远攻克不了这个难题。 留美归国的徐光宪和高小霞夫妇,就这样毅然转向了稀土科研。这已是徐光宪第三次为国家需求改变研究方向。 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太像了,分离难度堪比在万米深海分拣同种珍珠。徐光宪把实验室当成了家,每天工作超16小时。 刺鼻的萃取剂气味熏得人头晕恶心,他从没停下手中的分液漏斗。一年里要完成上千次实验,双手被化学试剂腐蚀得粗糙溃烂,贴满胶布仍在操作。 1975年,他创立的"串级萃取理论"终于获得成功,把稀土分离纯度从90%一下提到了99.99%,成本还降了70%。 这项技术让中国稀土产业彻底翻身,从只能出口原矿的国家,变成了高纯度稀土生产强国。后来他还年年办讲习班,把技术教给全国的从业者。 妻子高小霞则为稀土筑起了"质量防线"。没有精准检测,再高纯度的稀土也无法应用,这是她坚守的原则。 在仪器匮乏的年代,她带领团队研制新试剂,改进检测技术,把精度做到了百万分之一级别。 她编撰的我国首部《稀土元素分析化学》,培养出了首批专业检测人才,给中国稀土产品定下了精准的质量标准。 为了这份事业,他们付出的太多。徐光宪错过了子女成长的关键时光,高小霞因长期接触化学试剂,患上慢性肺病,晚年连爬楼梯都气喘。 他们放弃了美国的优渥待遇,在简陋的实验室里耗尽了半生心血。从上海交大读书时结缘,到携手归国报国,两人一生都在为科学坚守。 如今中国不仅掌握了从开采到深加工的全链条技术,更在国际博弈中手握主动权。这一切,都源于当年那对夫妇的技术攻坚。 那些曾经垄断技术的国家没想到,中国会成为稀土领域的领头羊,这被国外称作"中国冲击"。 当我们谈论贸易博弈中的战略优势时,不该忘记这份底气来自哪里。是老一辈科学家用青春和健康换来的。 你还知道哪些像徐光宪、高小霞这样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他们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记住,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信息来源: 中科院之声《着眼国家目标,他一生四次改变研究方向 | 科技史》 环球人物网《徐光宪,改变世界稀土格局》 中国军网《徐光宪:提取高纯度稀土达到 99.99%》 澎湃新闻《美国被曝要去深海非法挖稀土,中国稀土管制扼住美国军工命脉》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