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我打你,你必须给我忍着,还得给我想要的! 中国:你打我一下,我得打你两下

未央秘史 2025-10-24 09:46:39

欧洲:我打你,你必须给我忍着,还得给我想要的! 中国:你打我一下,我得打你两下! 最近欧盟又发话了,要求中国必须尽快解决跟荷兰的问题,同时也要放开稀土限制。 中国表示,解铃还须系铃人,欧洲自己的问题得先解决,否则免谈,同时还要加大限制。 欧洲这波对着中国提要求的操作,活脱脱是把“霸道”当习惯了,仿佛还停留在过去那种挥挥手就能让别人听话的年代,完全没掂量掂量现在的局势到底是谁更有底气。 明明是自己跟着别人的指挥棒搞技术封锁,把合作的路子堵死,转头倒成了受害者,催着中国解决所谓“荷兰问题”、放开稀土限制,这种逻辑简直像先把人家门锁上,然后站在门口喊着要主人赶紧开门让自己进去拿东西。 先说所谓的荷兰问题,核心说白了就是ASML的光刻机,这东西是造先进芯片的关键,欧洲以前可不把这当回事,嘴上天天挂着“技术无国界”,仿佛科技成果就该任由他们支配。 可从2023年开始,风向突然变了,荷兰在美國的压力下,先是限制NXT:2000系列的深紫外光刻机出口,没过多久又把范围扩大到1970i和1980i型号,等于直接断了中国不少芯片厂的设备来源。 中芯国际上海工厂本来规划好了扩产,就因为这事儿只能搁置,硬生生把到手的发展机会给掐了。 更过分的是,不光新设备不卖,连已售设备的维修都开始卡脖子,ASML的工程师要去中国调试设备得提前几个月申请许可,响应时间从几天拖到几周,上海有家制造商2025年上半年的光刻机停机时间直接多了15%。 这哪是什么“技术管控”,分明是把技术当成了拿捏人的工具,可他们当初喊“技术无国界”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再看稀土这事儿,就更透着欧洲的双重标准,稀土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电动车、风电、航空航天这些欧洲急着发展的产业,没了它根本玩不转。 可全球稀土储量里中国占了48.9%,更关键的是冶炼分离产能占了92.3%,这意味着就算欧洲从别的地方挖到稀土矿,最后还得送到中国来加工。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之前想和俄罗斯搞稀土合作,结果发现俄罗斯的冶炼产能连自己国内需求的17%都满足不了,最后还是得走“俄矿-中炼-美用”的路子,欧洲自然也逃不开这个循环。 中国2023年把18项稀土萃取分离技术列入限制出口目录后,美国企业的加工成本一下比中国高了30%-40%,欧洲企业的日子只会更难受。 可他们不想着怎么跟中国好好谈合作,反而理直气壮要求中国放开限制,这就像自己捧着空碗,却要求做饭的人必须把锅让出来,未免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更有意思的是,欧洲自己的一堆问题还没解决,却有脸对中国指手画脚。 《中欧投资协定》2021年就因为欧洲跟着美国搞制裁陷入停滞,等到2025年自家经济增长乏力,意大利前总理牵头的报告都承认欧盟在高科技领域落后了,才又急着释放解冻信号,想靠着对华投资提振经济。 在电动车领域也是如此,之前非要对中国产电动车加征关税,闹到最后发现自己的车企缺稀土、缺市场,又反过来找中国协商设定最低价格取代关税,前后态度转得比翻书还快。 这种“用得着就笑脸相迎,用不着就一脚踢开”的做派,早就被看穿了,中国现在敢硬气回应“免谈”,可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真有了底气。 光刻机被卡脖子后,中国企业没坐以待毙,2025年本土备件国产化率已经到了65%,虽然复杂维修还得靠国际支持,但至少不再是完全被动。 稀土领域更不用说,中国早就建成了“采矿-冶炼-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北方稀土和中国稀土集团控制着90%的冶炼产能,就算欧洲想找替代来源,可澳大利亚、美国的新冶炼厂要2025年后才投产,新增产能也就2万吨,根本填不上缺口。 2025年7月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光刻机进口量同比降了30%,这背后就是自主替代在发力,欧洲再想靠技术封锁拿捏中国,已经没那么容易了。 欧洲大概还活在过去的优越感里,觉得中国还会像以前一样忍气吞声。 可时代早变了,以前他们卡技术,中国只能埋头追赶;现在中国在5G、新能源、稀土加工这些领域有了话语权,自然不会再任由他们呼来喝去。 ASML因为限制中国市场,2025年预计营收少了20亿欧元,欧洲的车企、风电企业因为稀土供应紧张愁得头大,这些都是他们自己造的孽。 明明是自己先动手破坏了合作基础,却要求被影响的一方先让步,这种强盗逻辑放在现在,注定是行不通的。 中国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其实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欧洲要是真想要解决问题,得先放下自己的傲慢,好好想想怎么把自己搞砸的关系修补好,而不是抱着过时的霸权思维继续指手画脚。

0 阅读:54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