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被我猜中了 美国突然宣布 2025年11月1日起,一连串新政集中落地,这哪是搞贸易保护,分明是给自己的经济套上了紧箍咒。 先看最惹眼的关税大招,对进口中型和重型卡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进口客车也再加10%。 特朗普政府喊着“保护本土制造”的口号,可算盘打得也太响了点,压根没算清楚供应链的账。 我前阵子跟做北美物流的朋友通电话,他第一句就是“这政策纯粹瞎折腾”。美国卡车协会早就公开反对,说墨西哥这些主要供应国根本不构成安全威胁,北美卡车生产早就是“你中有我”的格局。就像沃尔沃刚砸7亿美元在墨西哥建重卡工厂,明年就要投产,这关税大棒下去,先砸懵的是自己人。 成本暴涨的苦果,最后全得本土企业吞。美国去年进口中重型卡车贸易额就有200亿美元,一辆50万美元的电动重卡,加税后成本直接涨12.5万美元。我那朋友说他们公司本来计划增购10辆卡车,现在算下来多花100多万,订单直接搁置了。通用汽车前几年光关税损失就高达50亿美元,这回怕是更难顶。 最讽刺的是“国家安全”这个理由。前五大进口来源国全是加拿大、日本这些盟友,真要谈威胁纯属扯谎。说白了就是拿安全当幌子,为了选票硬推制造业回流。这种操作我太熟了,跟当年为了讨好农业州搞高关税一模一样,都是政治优先,不管经济规律。 历史早把教训摆那儿了。上世纪30年代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跟现在路数没差,结果美国进出口直接崩了67%,失业率飙到25%,还把大萧条推得更狠。现在重走老路,简直是主动往火坑里跳,就怕最后收不住场。 普通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物价涨。8月美国家具价格已涨4.7%,9月新车均价首超5万美元。加征的关税从来不是企业自己扛,全转嫁给消费者。所谓的“保护”,不过是让老百姓掏更多钱买单,这账算下来太亏了。 盟友的反制也在路上了。当年法国、意大利对美汽车加税超100%,现在这些被针对的伙伴岂能忍?加拿大制造商已经放话要反击,一场新的贸易战眼看就要烧起来。到时候受伤的可不只是卡车行业,各行各业都得被波及。 供应链的坑更难填。美国车企早把零部件产能放墨西哥,这些组件要反复跨境,关税会层层叠加。我那朋友说,就算想把产能迁回本土,设备、工人、资质哪样都得花个三五年,短期根本不现实,供应链断了就是真断了。 2018年加征关税的教训还热乎着,农民每年损失超120亿,想保的岗位也没保住。贸易保护从来没有赢家,只会让市场活力越来越弱。把关税当救命稻草,本质是逃避自身问题——美国贸易逆差根源在财政赤字和低储蓄率,跟别人没关系。 不想着解决根本问题,只靠筑墙,最后只会困死自己。就像德国《商报》说的,关税能挡得住卡车,可挡不住技术革命的洪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