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袁世凯贴身侍卫陶树德回忆:袁世凯每天5点起床后,先喝鸡汤、牛肉汤开胃;7点左右吃一大碗小母鸡炖的鸡丝面和两个肉包,有的时候,一顿就吃十几个鸡蛋;之后每隔一小时就要喝人参茶,吃一碗鹿茸。 可你很难想象,这么一套“猛如虎”的早饭,袁世凯几乎天天吃,而且雷打不动,一吃就是十几年。 事情得从陶树德的那本回忆录说起。陶是谁? 袁的贴身侍卫,吃住都在身边,连袁世凯凌晨喝什么汤、几点上茅房都一清二楚。 他说,袁世凯不是靠天赋能当上总统,那是靠“吃”出来的。 每天清晨五点,天还没亮,袁世凯已经坐在居仁堂的窗边,手里端着一碗热乎乎的牛肉汤。 说是牛肉汤,其实更像是牛骨髓混着胡椒和药材熬的精华。 喝完这碗,紧接着一碗鸡汤,再来一口鸽子汤,空腹三连发,汤汤不重样。 陶树德说这是“开胃”,可你要是见过那碗汤的分量,保准会怀疑他这是“练胆”。 到了六点半,厨房那边就热闹起来了。袁世凯的早餐固定不变:一大碗鸡丝汤面,配上几个肉包子。 几个是多少?正常人是仨,他是仨打底,十个起跳。 有时候胃口好,再来十几个鸡蛋,煮的、炸的、蒸的都有。 陶树德说:“他吃鸡蛋像小孩儿嗑瓜子,三下五除二,一下就没了。” 可问题来了,这么吃,真就不怕出事? 一开始确实没事。袁世凯身体好得像头牛,冬天穿单衣,夏天不流汗,走路带风,吃完饭还能陪姨太太遛弯儿。 可到了1914年,事儿就开始不对劲了。他自己都说:“参茸补品吃不动了。” 那会儿他已经56岁,体重飙到160多斤。脚肿、牙疼、便秘,一天得灌两次肠。 可他嘴上不说,照样早上喝汤,中午吃鸭,下午嚼人参,晚上喝鹿茸。 说到这你可能以为他是暴饮暴食,其实没那么简单。 袁世凯讲究“进补有道”。每天上午十点,他准时喝一碗鹿茸茶。 不是随便泡的那种,是把东北鹿茸磨成粉,兑在米糊里,喝下去热腾腾一碗。 十一点再来一碗人参茶,配的是真正的老山参,切片煎煮,滴水不加。 陶树德说,他有时候干脆懒得泡了,直接从抽屉里掏出一段人参,塞嘴里嚼着办公。 “嘎嘣嘎嘣响,像啃萝卜。” 问题是,这种吃法,哪怕是铁打的肾,也撑不住。 到1916年,他连饭都吃不下了,整天恶心、浮肿,有时候一上午不说话,坐在藤椅上发呆。 医生说是“内火太盛”,其实就是尿毒症前兆。 讲真,他不是不想停,是停不了。 他那口味早就被“补”惯了。你让他吃点素的、清淡的,他根本看都不看一眼。 厨房里常年三道硬菜:清蒸鸭子摆中间,红烧肉放西边,韭黄炒肉丝在东边。 有一回厨子忘了做鸭子,他直接把碗撂桌上,说“这饭没魂儿”。 鸭子这事儿还有讲究。他只吃鸭肫、鸭肝和鸭皮。 用的筷子是象牙的,轻轻一挑,皮就翻开了。 那鸭子也不是普通养的,饲料里掺鹿茸末,听说是学慈禧的“八宝糯米鸭”改的。 可惜啊,这一身好吃的本事,到头来反倒成了命门。 1916年5月,他突然开始呕吐、昏迷,整个人肿得像吹了气。 医生没办法,只能灌肠、放血、喂汤,最后还是没救回来。 6月6日那天,他在居仁堂病床上断气,年仅56岁。 谁都没想到,这个一手缔造北洋政权、坐拥九姨太的大人物,最后败给了他那碗“早饭”。 你说讽刺不讽刺? 陶树德后来回忆说:“总统大人一生最讲究吃,谁要是敢动他菜谱一根葱,立马换人。” 可到了最后,宫里上下都知道,他吃什么都没了味。 所以啊,袁世凯吃的不是饭,是身份,是面子,是习惯。 但身体不认这些。你想用参茸撑住江山,最后撑塌的,是自己。
据袁世凯贴身侍卫陶树德回忆:袁世凯每天5点起床后,先喝鸡汤、牛肉汤开胃;7点左右
地缘历史
2025-10-23 16:54:23
0
阅读: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