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型矿山都换成电动卡车了?因为一次90吨来回拉货,结果忙活了一天最后只消耗一度电。 这话听着有点夸张,但里头藏着矿山老板们算得门儿清的账,电动卡车不是花架子,是真能帮他们省钱、合规、还能提效率的硬家伙。 就拿内蒙古伊敏矿区来说,那儿去年刚投运了一百台无人电动矿卡,每台刚好能拉 90 吨货。别觉得“一度电”是瞎吹,这其实是算上了矿区的光伏电站供电和卡车下坡时的能量回收。 以前这些活儿全靠柴油卡车干,10 台百吨级的柴油车一年得烧 2300 吨柴油,光油钱就得 1800 万;现在换成电动的,一年电费才650万,成本直接砍了63%,能耗也降了40%,这么算下来,平均到每天每趟运输,能耗低得确实让人吃惊。 而且现在矿山想不换都不行,政策卡得越来越严。早在 2019 年,生态环境部就说了,从 2022 年开始,钢铁、煤炭这些行业的大宗物料运输,清洁方式占比得不少于 80%,要是达不到,汽车运输部分必须全用新能源汽车。 后来国务院又出了空气质量改善计划,明确要在矿区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车队。矿山本来就是高排放的重点监控对象,以前烧柴油的卡车冒黑烟,粉尘还大,环保检查一来就得停工整改,现在换成电动卡车,零排放还没噪音,正好踩中了政策的节拍,不仅不用怕检查,还能拿环保补贴,这买卖太值了。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电动矿卡早不是以前那种充电慢、续航短的“玩具”了,技术成熟得很。伊敏矿区在呼伦贝尔,冬天能冷到零下 40 度,普通电动车早趴窝了,但这些电动矿卡装了磷酸铁锂电池,满载能跑 60 公里,完全够矿区“短倒运输”的需求,毕竟矿山路线固定,不用跑长途。更方便的是换电只要 6 分钟,比加油还快,根本不耽误干活。 车上的激光雷达和 AI 算法也靠谱,暴雪沙尘天里能识别 40 米外的障碍物,自动绕过去,无人驾驶系统国产化率 100%,根本不用人盯着。以前开柴油矿卡的司机,天天待在高粉尘、高噪音的驾驶室里,盲区又大,安全隐患特别多;现在好了,司机坐在办公室里就能远程监控 3 辆卡车,有的还转成了调试路线的“程序员”,15分钟就能完成新路线采集,工作轻松多了,运输效能反而比人工驾驶还高 20%。 北方股份去年还造出了136吨级的氢能源矿卡,自重115吨,拉货比同吨位柴油车还多,一年能减少1815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600辆乘用车的排放量。国家能源集团和徐工集团更狠,联合搞出了240 吨的氢能矿卡,今年就要在国能宝日希勒煤矿投用。 就连国外巨头也盯上了这块,启源芯动力给力拓集团量身定做了新能源宽体矿卡,要建完整的电动卡车生态系统,通用和小松也在搞320吨级的氢燃料矿卡,准备2025年测试,显然大家都看明白了,新能源矿卡是迟早的事。 所以说,矿山换电动卡车根本不是跟风,是算透了账的选择。看似“90 吨货耗一度电”的夸张说法,背后是绿电补给、能量回收和技术升级堆出来的极致节能,再加上政策逼得紧、成本降得多、安全效率还更高,换谁当矿长都得拍板。 毕竟能省真金白银,还能响应政策、保障安全,这种稳赚不赔的买卖,傻子才不干呢。现在连蒙古国的矿区都在用中国的新能源矿卡,显然这股风潮已经吹遍了全球的大型矿山。
何泰斗的麻烦来了,这次又是谁说的?确定吗?我想说,如果过几天没有这回事,这个胡说
【1评论】【2点赞】
常与同好争高下
以前矿场用柴油矿卡?脑子瓦塔了,那也是电车,烧柴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