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四川黄女士的一次直播间购物,意外撕开了“服装尾货”背后的遮羞布——她花88.89元买下的衣服,凭着一颗独一无二的缝补纽扣,确认正是自己此前捐赠的物品。 据黄女士回忆,这件白色蕾丝衣物捐赠前已有瑕疵:袖子上一颗水晶扣缺失,当时回收点老板娘还因此给了优惠;另一颗纽扣则是家中长辈临时找的普通款缝上,这一独特标记成了关键证据。近日她在直播间看到“同款尾货”,出于好奇下单,收货后一眼认出那颗缝补纽扣,才惊觉自己捐赠的衣服被当成商品售卖。 这并非个例。早在2024年5月,央视新闻就曾报道类似事件:辽宁一名女子在直播间买的“尾货孤品”裤子,不仅破旧,口袋里还藏着杂物。为探寻真相,记者走访华南某全国知名服装尾货批发集散地,发现“专供直播间”的广告随处可见。更令人震惊的是,记者将市场购买的“新衣服”送往旧衣回收厂鉴定,工厂老板当场判定这些均为旧衣服。 一面是爱心人士无偿捐赠的善意,一面是不良商家将旧衣包装成“尾货”牟利的乱象,这场“爱心变商品”的闹剧,不仅寒了捐赠者的心,更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目前,黄女士尚未明确是否维权,但此事已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呼吁加强对旧衣回收流向的监管,同时严查直播间“尾货”虚假宣传问题。
10月19日,四川黄女士的一次直播间购物,意外撕开了“服装尾货”背后的遮羞布——
梦幻鄂王城
2025-10-22 23:28:19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