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俄媒:要是中国打仗,可能会有很多国家对付中国,别以为有航母和导弹就可以不

虎虎聊娱乐 2025-10-22 20:50:55

[微风]俄媒:要是中国打仗,可能会有很多国家对付中国,别以为有航母和导弹就可以不用怕了,只有打打打,把对手彻底打疼的时候,一切都迎刃而解,才能赢来真正的尊重与和平。 亚太局势如棋局,一子落定满盘皆动。俄媒近日直言,如果中国真打起来,多国围堵不是空谈,航母导弹再牛,也挡不住层层压力。只有狠揍对手一顿,让它记住疼劲儿,才是换来长久太平的硬道理。这话听着扎心,却直戳要害。回想那些年,中国是怎么从弱到强,硬是杀出重围的? 2025年9月25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记者会上点明,如果地区冲突升级,中国可能面对多国联合干预。 这话基于当下国际博弈的现实,一些外部势力总爱拉帮结派,在亚太周边搞小动作,试图通过集体施压消耗中国精力。想想看,航母编队巡弋大洋,导弹系统精准锁定目标,这些硬家伙确实让对手忌惮,可光有这些还不够。俄媒强调,真正的威慑在于实战中让对手尝到苦头,只有那样,围堵的链条才会断裂,国际社会才会对中国刮目相看。这观点接地气,提醒我们国防建设不能光比装备,还得练就一身硬骨头。毕竟,和平不是天上掉的,得靠实力挣来。中国一贯主张对话解决争端,但对主权寸步不让,这原则从建国那天起就没变过。 说起这事儿,就得拉回历史。新中国刚站稳脚跟,麻烦就上门了。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战火燃起,美军以联合国军名义介入,集结16国部队,越过三八线直扑鸭绿江边。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意图威胁新生政权安全。中国看清这背后的野心,中央决策迅速,10月19日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志愿军装备落后,没空军海军支援,可凭着顽强意志,打破了外界不看好。第一次战役在云山打响,志愿军穿插分割敌军,第二次战役长津湖阻击,美军精锐师团被重创。第三次战役全线反击,直至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议签下,敌军退回三八线。这仗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也稳住了东北亚格局。志愿军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类似教训在边境其他地方也上演。1962年10月20日,印度军队非法推进东段边境,集结部队试图抢占争议地带。中国边防部队警觉,解放军第7兵团发起自卫反击,东段两个印军旅被歼,西段敌军溃败。11月21日,中国宣布停火,后撤至实际控制线,恢复战前状态。这场反击战时间短、效率高,教训了入侵者,维护了领土完整。没几年,1979年2月17日,越南军队越界入侵广西云南边境城镇。中国人民解放军东线西线同时出击,高平、谅山、老街等地相继解放。3月16日,作战目的达成,后撤境内。这两次自卫反击,都体现了中国对主权的高度重视:不喜欢打,但必须打赢。 这些历史不是陈年旧账,而是活生生的教科书。抗美援朝、对印自卫反击、对越自卫反击,每一仗都让中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外界总说中国弱小时就能顶住,现在军力强了,更没人敢小觑。拿南海来说,2016年7月所谓仲裁案闹剧上演,美国两艘航母战斗群驶入争议海域施压。中国辽宁舰编队巡航南海,同时陆基导弹部队试射鹰击-12,从两千公里外精准命中靶船。美国评估风险后,航母群悄然转向,避免升级。这次威慑展示了中国远程打击能力,让对手明白,碰红线就得付出代价。 俄媒的评论,正好点醒大家,当下中俄军事合作也在深化。2025年5月8日,中俄联合声明强调全球战略稳定,摒弃冷战思维,推动大国协调。 俄罗斯帮中国训练空中营,出售两栖装备,备战潜在台海风险。 这不是结盟那么简单,而是战略互信的体现。面对美国在日本部署中程导弹,中俄联手批评,维护地区平衡。 这些动向说明,国际格局变幻,中国靠实力说话,才是硬道理。航母辽宁舰、山东舰下水,福建舰服役,歼-20隐身战机列装,导弹覆盖全域,这些进步源于党的坚强领导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我们不求霸权,只求和平发展,但核心利益碰不得。 回过头看,俄媒那话虽直白,却有道理。单纯比拼装备,容易掉进对手的联盟陷阱。只有在关键节点,坚决回击,让对手疼到骨子里,围堵才会瓦解。历史证明了这点,从朝鲜战场到南海海域,中国每次都用行动赢得尊重。今天的强国之路,更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铺就。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国际合作。但对任何挑衅,都会以雷霆之势回应。 中国军事实力飞速提升,歼-20翱翔蓝天,东风导弹威慑四方,航母编队护航远洋。这些不是炫耀,而是保家卫国的底气。面对潜在多国压力,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坚持走和平道路,维护核心利益,就能赢得世界共识。

0 阅读:0
虎虎聊娱乐

虎虎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