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2000多名中国警察,被6个日本兵押往南京城郊屠杀!有人说:“如果有

文山聊武器 2025-10-22 19:51:14

1937年,2000多名中国警察,被6个日本兵押往南京城郊屠杀!有人说:“如果有一个警察反抗,就不会团灭!”可如果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就知道这样的说法太过天真…… 南京12月13日沦陷,日军第16师团突破城墙,守军溃散,市区搜捕行动立即展开。国际安全区虽有外国保护,但日军无视协议,多次闯入司法部难民区。那里关押20万平民,450名卸甲警察混杂其中,只剩警棍维持基本秩序。日军视警察为威胁,12月14日晚开始大抓捕,国际委员会发电报抗议,却石沉大海。 抓捕分批进行,避免引发混乱。司法部区内,警察们三天未进热食,体力衰竭。日军宪兵用绳索捆绑数百人,塞进卡车运走,剩余步行押解。伍长德与其他警员被集中,双手缚紧,加入两千多人队伍。押送兵表面仅六人,手持步枪,但路侧岗哨密集,机枪覆盖全线,任何异动即遭射击。 队伍从城西司法部出发,向汉中门推进,沿途逃跑者被刺刀处决。警察部队整体瓦解,通讯中断,无人知晓目的地。饥饿加剧虚弱,许多人步伐不稳,互相支撑前行。日军中岛部队主导行动,视俘虏为累赘,押解中零星枪杀维持威慑。安全区保护失效,警察从秩序维护者转为猎物,整个过程暴露了沦陷初期的无序。 抵达汉中门外空地,日军排队跪地,用两挺机枪扫射。子弹密集,覆盖人群,射击后逐一检查,刺刀补杀未死者。伍长德装死逃过,背部受伤。焚烧尸体用汽油点火,黑烟遮天。整个屠杀针对手无寸铁者,沿途火力封死出路,个人反抗仅加速死亡。南京那时已成死城,警察的沉默源于现实绝境,而非胆小。 这场事件非孤立,同期多区有类似屠杀,警察部队损失惨重。日军系统行动,抓捕从难民区扩展全城,警员因身份暴露首当其冲。饥饿与疲惫削弱抵抗力,岗哨网络确保押解顺利。伍长德的幸存,靠极小概率,凸显集体命运的残酷。历史记录显示,2000多人中仅少数逃脱,警队从守城骨干到集体受害。 伍长德逃脱后,藏身乡村,伤口自裹,靠乞食维生。次年返回南京,加入幸存者互助,参与地下情报传递。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他赴东京作证,详述汉中门屠杀,推动谷寿夫等军官定罪。证言与他人叙述一致,成为铁证,法庭档案永久保存。 马超俊1938年任战区救济署长,组织难民安置,协调粮运,直至1949年重庆病逝。萧山令自尽遗体未寻,其掩护撤退行动延缓日军推进。伍长德晚年定居南京,接受多次采访,控诉日本教科书篡改。八十年代初离世前,他向学校讲述真相,强调铭记教训。 南京重建中,幸存者证言汇集成册,推动国际认知。伍长德的叙述,覆盖抓捕到焚尸全链,助1947年南京审判战犯法庭确认暴行。警队覆灭后,残余力量转入游击,延续抵抗。历史教育中,这段故事警示国弱民危,只有国防强大,方避重蹈。 证言流传,影响后世教材修订,伍长德成为南京大屠杀象征。法庭外,他面对记者时,坚持事实不加修饰。马超俊的救济工作,惠及数万流民,萧山令的结局激励后人。伍长德的坚持,让两千多人的冤魂有声,警醒世人和平来之不易。

0 阅读:158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