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国家的谈判代表都应该学习中国的李成钢!”2025年10月16日报道,在美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0-22 17:56:16

“每一个国家的谈判代表都应该学习中国的李成钢!”2025年10月16日报道,在美财长怒批李成钢后,美高官:李成钢是谈判高手,充满智慧! 最近中美经贸谈判圈出了件挺有意思的事,美国财长贝森特10月15号突然跳出来,对着中国谈判代表李成钢一顿猛批,说人家8月份去美国是“不请自来”,谈判时“言语失控”,还到处发“威胁”,把话说得特别难听。 这架势摆得挺足,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谈判桌上没占到便宜,想靠人身攻击找补回来。可他没想到,自家同僚先给他拆了台,10月16号就有美国高官站出来说,跟李成钢打交道的人都清楚,这人看着态度硬,其实满肚子智慧,是真能摆明白事儿的谈判高手,圈内好多人都佩服他。 要我说,这出戏里藏着的门道,比表面上的唇枪舌剑有意思多了。先说说贝森特嘴里那个“不请自来”的说法,纯属睁眼说瞎话。早在8月底,中国商务部就明明白白发了消息,李成钢当时是先去加拿大开中加经贸联委会,之后才按事先约定去的华盛顿,目的是落实两国元首的通话共识,谈的都是中美经贸里的实在问题。 这哪是什么“不速之客”?分明是带着议程、揣着诚意去的。而且就在李成钢访美的那几天,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刚判了特朗普时期的钢铝关税不合法,等于给美方搞的单边制裁抽了记耳光,这时候贝森特说人家“失礼”,更像输急了眼的托词。 再说说谈判桌上的事儿,贝森特吐槽李成钢“煽动性言论”,说白了就是被戳到痛处了。当时谈的核心是美国要对中国造船行业搞301调查,还计划征歧视性的“港口费”。 李成钢没跟他们绕弯子,直接摆事实讲道理:你们这招是典型的保护主义,真要实施了,不仅中国企业吃亏,美国自己的通胀得往上窜,港口的竞争力和就业都得受影响,全球航运供应链都得被搅乱。 这话听着硬,但没一句是虚的——美国港口本来就依赖中国船舶的货物运输,真加了费,美国零售商进货成本涨了,最后还得老百姓买单。后来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也说了,中方一直主动磋商,是美方态度消极非要搞限制,我们才不得不反制,收那点特别港务费都是依法依规的自卫行为。 这种“软的有诚意,硬的有底气”的路数,正是李成钢谈判智慧的关键。9月份在西班牙马德里的会谈更能说明问题,当时中美谈TikTok的事儿,李成钢没松过原则,明确说绝不为了达成协议牺牲企业利益和公平正义,但也没把话说死,最后跟美方达成了数据安全的框架共识。 转头他就当面指出美方一边要中方照顾其关切,一边还在扩大对中国企业的制裁,这种“一手谈合作,一手防霸凌”的平衡术,不是一般人能拿捏的。 贝森特之所以急着跳脚,根本原因是谈判没按美国的剧本走。他本来想靠抹黑李成钢,把谈判僵局的锅甩给中国,说不定还想逼中方换个“好说话”的代表。 可美国官场里的人心里门儿清,跟李成钢打过交道的高官都知道,这人的“强硬”从来不是瞎咋呼,而是句句站在理上。你跟他谈规则,他就跟你摆国际法和市场规律;你跟他耍霸权,他就给你算清楚后果。这种“以理服人”的硬气,比光喊口号管用多了,也难怪同行会佩服他。 更有意思的是国际社会的反应,连美国媒体都觉得贝森特这波操作“太失态”,毕竟大国谈判讲究个对等尊重,靠人身攻击转移焦点,反而显得自己理亏。 反观李成钢,不管是应对港口费争议,还是解决TikTok问题,始终没偏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主线,既守住了国家利益,又没把沟通的门堵死。这种“不惹事但绝不怕事”的姿态,正是当下复杂国际博弈里最需要的谈判智慧。 说到底,贝森特的气急败坏和美国高官的真心佩服,其实指向了同一个事实:现在的国际谈判,早不是谁嗓门大谁说了算,也不是靠抹黑对手就能占便宜。 李成钢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把“讲道理”和“守底线”捏得恰到好处——该谈的诚意满满,该顶的寸步不让,用事实戳破霸权逻辑,用智慧找到破局关键。 这要是放在其他国家的谈判桌上,不管是应对单边制裁,还是处理经贸摩擦,都是能派上用场的真本事。难怪有人说“每个国家的谈判代表都该学李成钢”,这种在硬碰硬里见智慧、在讲道理中守立场的功夫,确实值得好好琢磨。

0 阅读:296

猜你喜欢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