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霍恩做过一个实验,就是在一个没有天敌,没有疾病,食物和水都无限量供应的天堂里,动物最终的命运会是怎样的,结果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个地方没有任何压力,资源无穷无尽,环境舒适,动物们的下场会怎样?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霍恩就认真做了这么一个实验。 他给老鼠们造了一个“理想社会”:不愁吃喝,没有天敌,温度适宜,连卫生都有人打理。实验被称作“第25号宇宙”。刚开始,只有八只精挑细选的小老鼠,四公四母,被放进了这个“天堂”。 前期一切都很平静。老鼠们尝试适应环境,迅速分出了地盘,争斗并不激烈。母鼠开始建立家庭,生养后代。 最初的几个月,大家似乎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努力生活,数量慢慢增加,繁衍速度也逐步加快。乍一看,这个“乌托邦”似乎要成为小型老鼠帝国了。 但实验进行到一定阶段后,事情慢慢变了味。老鼠数量暴涨,空间开始变得拥挤。强壮的公鼠垄断了最好的巢穴和最多的母鼠,弱小的公鼠被挤兑在角落,彻底失去了竞争资格。 最早出现变化的是那些被排挤的公鼠,他们渐渐变得懒散,不再参与争斗,也不去交配,每天只顾梳理毛发,变得干净却孤僻。卡尔霍恩专门给这种老鼠起了个别名:“美男”。 而且母鼠的变化最多。原本温柔护崽的母鼠开始变得躁郁暴力,有的甚至伤害自己的幼崽,或者抛弃新生的小老鼠。 母鼠之间社交越来越淡漠,很多干脆躲在巢穴里不再出来,连交配都提不起兴趣。鼠群内部的关系迅速瓦解,家庭结构土崩瓦解,出生率陡降。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行为崩坏”愈演愈烈。死亡率逐步超过出生率,整个鼠群的数量开始下滑。那些失去目标的“美男老鼠”聚集在空间中央,互相无视,也不和其他老鼠互动。 偶尔有点小摩擦,也只会引发无意义的暴力,被攻击的老鼠反应冷漠,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无动于衷。 尤其是最后一批出生的老鼠,从一开始就没有学会正常社交和繁殖,哪怕把它们转移到新的圈养环境,也没法恢复“正常”的老鼠行为。 实验持续几年后,鼠群彻底崩溃。老鼠们一个接一个死去,最后“天堂”变成了空荡荡的坟场。 卡尔霍恩把这种现象命名为“行为沉沦”——即使外部资源极为充足,只要社会结构和个体关系出了问题,群体照样会走向毁灭。他的实验一公布,立刻引发广泛关注。 很多人把它当成对人类社会的隐喻,担心城市人口过剩、家庭结构松散、个体失落、暴力频发等社会问题。 有观点认为,鼠群跟人类社会没法一概而论,人类有规则、有文化、有道德,总能自我调节。 但你仔细想想,“资源溢出”的环境下,个体内卷、社交冷漠、家庭疏离、暴力无意义化等问题,现实中真的不存在吗? 如今一些大城市里,年轻人因为缺乏机会,索性选择“佛系”或者“躺平”,对生活失去热情和动力。 有些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疏远,互不关心,类似“美男老鼠”和冷漠母鼠的状态;还有各种无由的社会戾气和心理问题,和鼠群实验中的“行为沉沦”简直如出一辙。 其实,“老鼠天堂”实验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不是危言耸听地预言社会末日,也不是简单将动物行为强行套用到人类身上,而是让我们重新思考:当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时,个体的精神需求、社交关系和自我定位同样重要。 一个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靠的绝不仅仅是温饱和资源,更要有公平的竞争机会、良好的归属感和健康的精神状态。如果个体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缺乏自我实现的空间,社会活力迟早会被消耗殆尽。 你怎么看这场实验呢?
1970年,霍恩做过一个实验,就是在一个没有天敌,没有疾病,食物和水都无限量供应
九鼎观世道
2025-10-22 12:26:15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