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乌克兰领土复杂,想讨论长期和平可以,但得先停火。2025年8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密集的外交活动中反复强调一项核心立场:俄乌冲突的解决必须遵循“先停火,再谈判长期和平”的路径。这一表态出现在他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欧洲多国领导人连续通话后,凸显乌克兰在面临战场压力与外交博弈时的战略抉择。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泽连斯基的立场在8月中旬的白宫会晤后出现了微妙而关键的调整。在赴美之前,他与顾问团队坚持“先停火,再谈其他”的原则,并指责俄罗斯屡次拒绝停火呼吁,使得局势更加复杂。 然而,在与特朗普及欧洲领导人举行多方会晤后,泽连斯基对媒体表示,乌克兰不再坚持将停火作为继续谈判的先决条件。这一转变并非战略放弃,而是基于对现实利益的深度权衡——他认识到,比战斗暂停更为重要的是获得具有实际效力的安全保障。 促使泽连斯基松口的核心原因在于美国明确表态将协调各方并提供支持,同时承诺作为乌克兰安全保障的参与国。 对亟需外部支持的乌克兰而言,这一政治意愿与决策比单纯的停火承诺更具吸引力。同时,俄方提议先举行普京与泽连斯基的双边会谈,再开展美俄乌三方会谈,也为打破僵局提供了新的外交空间。 泽连斯基立场转变的背后,是前线不容乐观的战况。到2025年10月,顿涅茨克地区的红军城(乌方称波克罗夫斯克)战役陷入“寸土必争”的残酷阶段。双方士兵在深达800米的矿井巷道内展开近距离搏杀,前线士兵平均存活时间不足96小时。这种极高强度的消耗战,使得乌克兰对可持续安全保障的需求变得前所未有的迫切。 正因如此,泽连斯基在同意不再将停火作为谈判先决条件的同时,格外强调“安全保障是终结战争的起点”。他已与美国达成无人机采购协议,并寻求购买价值约900亿美元的美国武器,这些举措旨在弥补战场装备的不足。 然而,当他在10月再次访美时,特朗普直接拒绝提供射程可覆盖莫斯科的“战斧”巡航导弹,这表明美国的军援存在明确红线,也令乌克兰在安全保障与避免冲突升级之间面临艰难平衡。 泽连斯基提出的和平三优先事项——俄方同意停火、建立领导人会晤机制和乌克兰长期安全保障,恰好反映了他所处的外交环境。一方面,他需要争取欧美持续且一致的支持;另一方面,他也要应对各方对和谈进度的不同期待。 特朗普在8月会晤后表示,俄乌双方可以“边打边谈”,并开始安排普京与泽连斯基的双边会晤。这种“以打促谈”的模式与乌克兰最初期望的“先停后谈”存在明显差异。 欧洲领导人在此过程中扮演了复杂角色。德国总理默茨表示无法想象下一次会晤会在没有停火的情况下进行,并主张尝试向俄罗斯施压。 法国总统马克龙则持谨慎态度,对普京与泽连斯基的会谈能否取得决定性成果表示怀疑。这些分歧凸显了乌克兰在协调各方立场时面临的挑战,也解释了为何泽连斯基需要马不停蹄地与北约秘书长、芬兰总统、德国总理、法国和意大利方面保持联系。 在所有谈判变量中,领土问题无疑是泽连斯基政府最为敏感的底线。他明确强调,“领土问题只能在他和普京会谈时才可以讨论”。这一设定既维护了乌克兰的主权尊严,也确保了核心议题不由外部势力决定。当特朗普在10月会晤后“强烈建议”俄乌达成协议,“应当就地停下”,“各自宣称胜利”时,泽连斯基仅以“我很现实”回应被问及领土让步的可能性,并称这是一个“敏感”而“困难”的议题。 在红军城战役惨烈进行的同时,泽连斯基仍坚持领土问题只能与普京直接讨论,这清晰地表明:无论战场压力多大,涉及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都不容妥协。这种坚持也定义了乌克兰和谈的边界——可以灵活调整谈判前提条件,但最终地位问题必须由俄乌双方直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