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4年,朱棣将姚广孝的遗书,递给孙子朱瞻基。他打开一看,吓得目瞪口呆。上面赫然写着:明朝百年内,将有三大巨变。每一变,都是血光之灾。 主要信源:(趣历史网——《大明风华》姚广孝遗书写的百年三巨变是什么意思?) 1424年的一个秋日,紫禁城里的银杏树叶正渐渐变黄。 明成祖朱棣把皇太孙朱瞻基叫到御书房,从檀木匣子里取出一封已经泛黄的信。 朱瞻基接过信时,发现自己的手在微微发抖。 这封信是已经去世的姚广孝留下的,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着大明朝未来一百年里要发生的三件大事,每一件都带着血光之灾。 姚广孝这个人和一般的和尚不太一样。 他家里本来是行医的,可他在十四岁那年偏偏要出家当和尚。 当了和尚又不老老实实念经,反而跑去跟一个姓席的道士学什么阴阳术数。 这么个佛道双修的人,后来成了朱棣身边最得力的帮手。 那年马皇后去世,朱元璋让各地藩王选和尚去念经超度。 姚广孝就是这个时候认识了燕王朱棣。 他跟朱棣到了北平后,两个人经常关起门来聊到深夜。 有一次,姚广孝送了朱棣一顶白帽子,意思是"王"字上头加个"白"就是"皇"字。 这话里的意思,朱棣心里明白得很。 后来建文帝要削藩,姚广孝就劝朱棣起兵。 朱棣担心老百姓不支持自己,姚广孝却说: "咱们只管天意,不用管民心。" 在打仗的时候,姚广孝特别会看形势。 济南打了三个月打不下来,他赶紧叫人传信让朱棣撤兵; 后来在东昌吃了败仗,又是他劝朱棣继续打下去。 最后果然打下了南京城。 朱棣当上皇帝后,姚广孝却不像别的功臣那样争权夺利。 他白天穿着官服上朝,晚上回到庙里换上僧衣念经。 朝廷赏给他的金银财宝,他都拿去救济穷人了。 这样的人在朝廷里可真不多见。 最神奇的是姚广孝留下的三个预言。 第一个说朱棣会当上皇帝,第二个说朱家的子孙会为了皇位自相残杀,第三个说有个皇帝会在位九年后遭难。 后来这些事还真的一一应验了,特别是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的事,跟第三个预言说得特别像。 姚广孝晚年住在庙里,把毕生所学写成了一本《道余录》。 临死前,他把所有的积蓄都捐给了寺庙,真可谓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这么个奇人,虽然被人叫做"妖僧",却实实在在地帮朱棣打下了江山,也给后世留下了不少值得琢磨的故事。 姚广孝在北平辅佐朱棣时,经常在燕王府的后花园散步。 那里的荷花池边有座小亭子,他常在那里给朱棣讲兵法。 有一次下雨,两人在亭子里聊到天黑,侍卫送来灯笼,他们就在雨声中继续讨论如何练兵。 这些细节,都是后来朱棣回忆起来的。 姚广孝不仅懂军事,还特别会看人。 他早就看出朱棣的儿子们各有特点:老大稳重,老二勇猛,老三机灵。 他曾经提醒朱棣要注意儿子们之间的关系,可惜后来果然发生了争夺太子之位的事情。 在修建北京城时,姚广孝经常亲自到工地上查看。 有一次他看到工匠们在砌墙,就指出墙基应该再深挖三尺。 后来地震时,那段墙果然没有倒塌。 这样的事情多了,人们都说姚广孝能未卜先知。 姚广孝去世后,朱棣很难过。 他下令为姚广孝修建了一座特别的墓,墓碑上刻着"大明第一谋士"几个字。 每年清明,朱棣都会派人去扫墓。 后来朱棣去世前,还嘱咐子孙要记住姚广孝的功劳。 这些往事,都随着那封预言信一起,成了明朝历史中一段耐人寻味的记忆。 姚广孝这个奇人,用他独特的方式,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424年,朱棣将姚广孝的遗书,递给孙子朱瞻基。他打开一看,吓得目瞪口呆。上面赫
尔说娱乐
2025-10-22 11:49: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