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就在刚刚! 美国突然宣布! 炸了!炸了!就在刚刚,美澳两国大手一挥,签下一纸“关键矿产协议”,澳大利亚矿企股价瞬间飙涨,资本市场一片沸腾!可热闹背后,藏着多少虚火?这场看似轰轰烈烈的“稀土独立运动”,到底是一场翻身仗,还是一场空心戏 先看这协议的阵仗,85亿美元的框架,号称半年内各投10亿美元启动项目,还要建价格兜底机制和战略库存,特朗普直接喊这是“战略独立的里程碑”,澳大利亚总理也说要“重塑全球稀土格局”。可真掰开揉碎了看,这更像一场政治秀,连最基本的产业逻辑都没理顺。 最核心的问题是,有矿不等于有产业。澳大利亚确实是稀土资源大国,储量排世界第四,还有个莱纳斯公司撑场面,可这家公司连分离提炼都得靠马来西亚的工厂,十多年来天天被环保问题折腾,产量连全球零头都不到。剩下的项目要么在勘探,要么刚打地基,离真正能赚钱的商业化生产差着十万八千里。就像手里攥着一堆小麦,却连磨面粉的机器都没有,更别说烤面包了。 稀土这东西的门道全在“炼”上,不是挖出来就行。一堆矿石里混着十几种元素,要分离出99.99%纯度的工业级材料,得经过上百次化学萃取,哪一步都得靠精密设备和成熟工艺。现在全球80%以上的分离加工都在中国,设备、技术、成本控制早形成了体系化优势,这可不是砸点钱就能抄作业的。澳大利亚连像样的化工工业基础都没有,化学工程师都没多少,10亿美元扔进去,顶多够探几个矿、修几条路,想搭起完整的冶炼线,简直是杯水车薪。 更有意思的是美澳的分工猫腻。美国嘴上说支持,实际把22亿美元融资大多砸在了本土企业,给澳大利亚的份额少得可怜。华盛顿心里打得门儿清,只想让澳大利亚当“原料供应商”,自己攥着中下游技术和利润,所谓的“供应链安全”,不过是让澳洲卖矿石、美国赚大钱的幌子。澳大利亚要是真信了“重塑格局”的鬼话,最后可能只落个“挖矿打工仔”的身份。 环保这道坎更是难迈。稀土提炼会产生带放射性的尾矿和化学废液,处理不好就是大污染。澳大利亚本土对环保敏感得很,地方议会、原住民和环保组织一闹,项目分分钟停摆。之前莱纳斯在马来西亚的工厂就天天被抗议,现在要把加工厂建在澳洲本土,光环评程序可能都要拖半年以上,更别说投产了。特朗普说“一年后稀土多到用不完”,这话听得人想笑,怕是连矿山的环评都没通过呢。 资本市场的反应也透着虚火。澳大利亚矿企股价飙涨,根本不是因为产业前景真的好,而是靠“大国合作”的概念炒作。要知道,稀土从勘探到量产,正常周期得五到十年,就算美澳现在全力推进,2030年前都未必能形成稳定供应,远水解不了近渴。那些追高的投资者,说不定等热度一过就得被套牢。 这场“稀土独立运动”最该批判的,就是用政治口号绑架产业规律。稀土产业是重工业体系,得靠实验室里的反复试验、工厂里的技术积累,不是靠签协议、喊口号就能搞起来的。美澳想绕过几十年的产业沉淀,靠短期投资就打破现有格局,本质上是违背工业规律的空想。 说白了,这纸协议就是给双方选民看的政治表演。美国能宣示“供应链自主”,澳大利亚能秀一把“大国伙伴”地位,资本市场趁机炒波热度,可真正的产业难题一个都没解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美国稀土需求 中美稀土之争 美国稀土 美国稀土事端 美国稀土事件 中美稀土谈判 中美稀土协议
美澳签署稀土协议,一举打破中国垄断?特朗普:多到用不完美澳签署了一份价值85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