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 11 月初的听证会成了悬在特朗普头顶的利剑。此前法院已裁定其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加征关税属越权,一旦终审败诉,美国政府不仅要退还已收的巨额关税,还可能推翻多项临时贸易协议。
精明的特朗普早留后手:近几周悄悄豁免黄金、矿物等数十种商品关税,还放话 “协议达成即豁免农产品、飞机零部件”,这波操作被分析师直指是 “败诉前的风险对冲”。
二、本土企业造反,六大巨头联名逼宫
汽车业的逼宫成了压垮政策的最后一根稻草。2024 年美国卖出的 1600 万辆汽车中,一半是进口车,即便是本土组装车,国产零部件占比也仅 40%-50%。
高额关税让车企苦不堪言:某零部件既要交 25% 本身关税,还要叠加钢铝材料税。六大行业组织罕见联名上书,直言 “关税将导致车价暴涨、维修涨价、就业缩水”,车企 CEO 们更是直接给白宫打电话施压。最终特朗普妥协,推出最高 3.75% 的零售价补偿,还豁免了多重关税叠加。
三、对华关税打不动,自己先扛不住了
曾喊出 145% 对华高关税的特朗普,如今亲口承认 “不可持续”。耶鲁大学测算显示,关税已让美国家庭年均多花 1300-5400 美元,IMF 更因这一政策下调美国经济预期 0.9 个百分点。
更尴尬的是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中国反制让美国商品失去中国市场,而美国想找替代货源却难如登天 ——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出口 30% 的体量根本无法短时间替代。所谓 “放松” 不过是找台阶:一边放话降关税,一边又喊 “要中方让步”,被戳穿是 “没诚意的谈判套路”。
结语:撤退也要摆姿态,霸权算盘难打响
特朗普的 “松绑” 藏着精明算计:用法院当 “挡箭牌” 避免政策崩盘,借企业施压合理化让步,对华示好又想占尽便宜。但彼得森研究所专家点破真相:这不过是 “贸易政策可兜售” 的又一例证,是向行业游说的妥协。
这场关税闹剧早已证明:逆全球化的关税大棒,最终只会砸伤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