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一旦开战,中国的策略就是“壮士断腕”:用沿海经济带,换掉美国整个亚太霸权!戴旭上校的观点很明确,我们最多是发展重心西移,但美国的代价,将是其遍布日韩的41处军事基地被彻底清除。 如果中美开战,美国能把中国沿海打得很惨,但中国也能把美国在亚太的影响力彻底拔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最多是把发展的重心往西部挪,而美国一旦失去了亚太这块阵地,世界第一的位置恐怕就坐不稳了。 要理解这一策略,得先看清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布局有多密集。美国从二战后就在亚太扎根,如今这 41 处基地构成了三层封锁网,仅日韩就驻扎着近 6 万兵力。 驻韩美军的群山基地距离青岛仅 550 多公里,F-16 战机开加力飞行 22 分钟就能抵达;驻日美军的嘉手纳基地更关键,100 多架 F-15 战机飞台北只需 26 分钟,第七舰队还常年停泊在横须贺港,配备着航母和 9 艘宙斯盾舰。 这些基地不是孤立的点,而是联动的作战体系,37.5 万美军、133 艘舰艇和 2600 架飞机依托它们展开部署,占了美军总兵力的 28%。 戴旭说的 “壮士断腕”,本质是算清了 “得失账”。中国沿海经济带固然发达,贡献了全国 60% 以上的 GDP,但早有应对风险的预案。 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这些战略推进多年,西安的半导体产业、成都的电子信息基地、重庆的汽车制造业已形成规模,仅 2024 年西部省份吸引的工业投资就增长了 23%。 这些布局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为了在极端情况下实现发展重心西移,即便沿海受影响,国内产业链也能靠西部支撑运转。这种 “纵深优势” 是美国没有的,毕竟美国的亚太军力全靠前沿基地支撑,一旦这些支点没了,霸权就成了空中楼阁。 更关键的是,中国有能力精准敲掉这些基地。火箭军的东风 - 21D、东风 - 26 被称为 “航母杀手”,射程覆盖第一、二岛链,能对固定基地和移动舰艇实施精准打击。 南海研究院的报告早就指出,中美局部冲突中,基地是首要打击目标。以嘉手纳基地为例,它距离中国沿海仅 1000 多公里,完全在东风导弹的打击范围内,而美军要防御这样的攻击,光单基地反导系统就得投入几十亿美元,41 处基地全部设防根本不现实。 戴旭算过一笔账,中国付出的是经济布局的调整,美国失去的却是维持亚太霸权的物理基础,这笔 “交换” 显然得不偿失。 美国自己也清楚基地的脆弱性。近年来不断放宽对日本的防卫管制,让日本增加防务开支,就是想让盟友分担压力。2025 年美军还推动菲律宾开放了 9 处新基地,试图分散部署风险,但这些新增基地大多在吕宋岛、巴拉望岛等靠近南海的区域,同样在解放军的火力覆盖范围内。 更要命的是,这些基地依赖当地补给,一旦开战,韩国的釜山军港、日本的横须贺港很可能被切断后勤,3.8 万驻日美军和 2 万驻韩美军将陷入被动。 戴旭的观点从来不是鼓吹战争,而是揭示博弈的本质:中国的 “断腕” 是有预案的主动调整,美国的霸权却是无依托的空中楼阁。 那些看似威慑力十足的军事基地,实则是绑在美国身上的 “包袱”,一旦真的爆发冲突,41 处基地被清除的代价,足以让美国的亚太战略彻底崩塌。而中国早已备好的西部发展纵深,会让这场 “交换” 的天平彻底倾斜。 中美关系,就是这么复杂,一边谈一边斗。戴旭的观点,就像一剂清醒剂,提醒我们,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战争从来不是一个好的选项,但我们必须拥有让对手连想都不敢想这个选项的能力。
泽连斯基:是维特科夫向普京提出了将顿巴斯割让给普京的想法乌克兰总统透露,正
【1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