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宣布英法德行为非法,俄代表果断表态支持:安理会安静如鸡! 10月18日,是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于正式到期的日子。当天,伊朗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所有针对伊朗和平核计划的限制及相关机制均已终止。 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是2015年伊朗核协议的重要法律基石,以联合国安理会的集体背书形式,将伊朗与包括中、美、英、法、俄、德在内的六国达成的伊核全面协议正式纳入国际法框架。 根据该决议,联合国对伊朗的部分武器禁运等限制将在2020年后逐步解除,而2023年10月18日是这些限制全面到期的节点,也就是所谓“终止日”。 从法律角度讲,这一日期的到来,意味着伊朗在遵守协议前提下,理应恢复其在国际社会中的正常权利。 早在2020年,美国在特朗普政府时期便单方面退出了伊核协议,并试图通过“快速恢复”机制重新制裁伊朗,这一做法当时就遭到中俄等国的明确反对,因为美国既然已经退出协议,就没有资格再动用协议中的任何条款。 英法德三国虽然当时没有退出,但在美国的影响下,一直没有真正兑现协议中给予伊朗的权益。 从这个角度来看,英法德的所谓“延续制裁”,不仅没有法律依据,反而暴露出一种选择性守约的双标心态。 中方的表态可谓直截了当,明确指出英法德无权单方面延续对伊朗的限制措施,更无权以2231号决议为依据进行所谓执法。 外交部发言人态度坚决地表示,当前所有限制机制已无效,任何试图维持旧有限制的行为,都是对国际共识与联合国权威的公然挑战。 俄罗斯的立场同样不模糊。俄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安理会会议上明确称,英法德的行为“非法无效”,并公开支持伊朗自主发展和平核计划的权利。 俄方的支持不仅是对伊朗的力挺,也是在向西方国家释放信号:多边协议不是你们想撕就撕、想贴就贴的便利贴。 而安理会的鸦雀无声,恰恰折射出当前多边主义遭遇的现实困境。当几个常任理事国意见相左时,机制便陷入瘫痪,无法形成有效统一的声音。 这种沉默看似中立,实则是一种无力。英法德试图通过联合声明制造“国际共识”的假象,但事实上,全球大多数国家并未站在这一立场上。相反,越来越多国家开始质疑西方在国际事务中自带滤镜的做法。 此次中俄的立场高度一致,背后反映的是中俄在重大国际事务中日益增强的战略互信与协同合作能力。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在涉伊问题上的步调混乱与前后不一,反而削弱了其道义上的说服力。在舆论战与外交博弈双重战场上,中俄的理性表达与法律逻辑占据了上风,而英法德的“单边延续”则显得理亏底虚。 伊朗方面的回应也算克制,没有采取过激反应,而是通过官方声明重申其遵守核协议的初衷,并强调其和平核计划不应再受到无理干涉。 从大局来看,这场围绕2231号决议的外交角力,不仅关系到伊朗的未来发展空间,也事关全球核不扩散机制的稳定性。中方的态度其实已经点明了问题的核心:国际规则不能沦为某些国家的工具箱,想用就用,用完就扔。 此刻的安理会虽然沉默,但不代表世界看不到真相。中方以一贯的理性与法理为核心表达立场,不为谁站队,只为规则说话。 俄方的果断支持,则是对规则破坏行为的有力回应。而英法德三国如果执意走在国际法边缘,最终只会削弱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公信力。 素材来源:伊朗宣布终止,感谢中国等国 2025-10-19 17:25·环球时报
中方宣布英法德行为非法,俄代表果断表态支持:安理会安静如鸡! 10月18日,是
景铄看科技
2025-10-20 17:51:45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