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消息,美国战争部(五角大楼)被曝出正计划斥资高达10亿美元,紧急采购钴、锑、钪等关键矿物,以加速扩大其国家战略储备。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大国,钴、锑这些矿物并不缺,甚至稀土储量也相当可观。但问题是,美国的稀土产业链基本上是半残废状态。 为什么这么说呢?拿稀土来说,美国自己开采的矿石绝大部分都需要出口去加工,而真正能把稀土提炼成高纯度、可以用于高科技芯片、导弹制导系统和航天材料的精矿,美国几乎做不到。 也就是说,美国虽然手里有矿,但手里没有能直接用的高精尖稀土,这就像拥有一头奶牛,却只会挤奶,却不会做奶酪。 反过来看中国,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中国几乎掌控了全球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从开采、冶炼到高纯度分离,再到军工级别的应用技术,都能自己搞定。 中国的技术不仅成熟,而且量大质优,能够满足从智能手机、特斯拉电池到导弹航天的各种高端需求。 这意味着,全球高科技军工领域,尤其是需要稳定稀土供应的部分,没有中国的技术支撑,几乎寸步难行。 美国想靠自己生产,不是没有尝试过,而是成本高、周期长,还不一定能达到军工标准,这就导致美国长期依赖中国。 所以这次五角大楼一口气砸10亿美元囤矿物,本质上是在“自我安慰”,也是在加速战略储备。美国军方的逻辑很清楚,既然不能完全依赖国内生产,那就尽可能多买点库存,以防万一。 万一什么呢?万一中美关系再紧张,稀土供应链出现波动,高科技军工项目被拖延,那可不是开玩笑的。更直接一点讲,美国是在给自己建一个“保险箱”,而这个保险箱,越早建越好。 这背后还透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中国的全球稀土主导地位,不是纸上谈兵。很多人觉得稀土只是“灰色金属”,没什么大不了,其实完全错了。 稀土是高科技的核心原材料,是现代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没有稀土,导弹不灵,航母雷达不准,电动车电池不够耐用,芯片性能也可能打折。 你要知道,美国想要自给自足,难度非常大,因为不仅仅是矿多矿少的问题,更是技术、产业链、人才和工艺的综合实力问题。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现在紧急采购的这些矿物里,不只是稀土,钴、锑、钪这些也在名单上。这几样材料在军事和高科技领域有非常特殊的用途。 钴,是电池核心材料;锑,可以用于高温合金和半导体;钪,虽然听起来冷门,但它在航空、卫星和军用通信设备上都是“点睛之笔”。美国要是手里没货,整个高科技军工链条就可能卡脖子。 而中国正是凭借全产业链的掌控和先进技术,把自己放在了全球稀土和高科技材料市场的核心位置。 这种核心地位并不是一天两天建立起来的,而是几十年产业布局、技术研发、政策支持和经验积累的结果。 美国想挑战这种地位,根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哪怕斥资10亿美元,也只是应急措施,不可能短期改变全球格局。 所以说,美国这次动作,看似在囤矿,其实是在承认一个事实,中国的稀土供应能力和技术水平,已经让全球高科技产业链不得不依赖中国。美国自己有矿,但没有完整产业链,囤再多矿,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中国在全球市场上稳固的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出口量上,更体现在技术壁垒、产业链完整性以及对高端市场的掌控上。这种地位,不是靠几笔钱就能撼动的,也不是靠政策威胁就能改变的。 未来,美国可能会继续加大囤货力度,试图分散风险,同时尝试发展自己的提炼技术,但这种努力很可能是长期且高成本的。 中国在稀土产业上的领先优势,短期内仍难以被突破。这次五角大楼砸钱买矿,其实就是在给自己“买一个安心”,也是对中国战略地位的一种“默认承认”。 你要是问,美国真正慌不慌?答案是慌,但慌归慌,能做的就是提前囤货、找替代、慢慢发展自家技术。 总之,这一轮美国紧急采购事件,说明了一个非常直白的现实:全球高科技产业链,不管美国有多强,有多少资源,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依赖中国是既定事实。 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积累,在稀土和高端材料领域建立了无法轻易撼动的主导地位。 美国的囤货行为,就像是在提醒自己,靠嘴喊不行,靠钱砸也只是应急,真正的硬实力还是得靠技术和全产业链的控制。 可以说,这次事件不是新闻,而是明晃晃的信号,中国在稀土、高科技军工和战略材料领域的优势,已经让全球不得不重视。 未来几年,这种局面短期内不会被打破,美国即便再大手笔囤矿,也只能算是自我防护,而无法改变根本格局。 信息来源:美五角大楼计划采购10亿美元关键矿产,加速国家战略储备 澎湃新闻2025-10-14 21:13
美国可以不让中国进国际空间站,不让荷兰卖光刻机给中国,可以不让伊朗卖石油给中国,
【8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