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闹下去结局可能就是脱钩。中国持续抛美债。中国能从美国买的只有芯片。而美国又不卖给我们。且层层限制我们。我们要美债没有什么用!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还记得几年前,“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这句话经常被媒体提及。那时候,持有美债被认为是外汇储备里的“压舱石”,毕竟美国国债全球公认安全、流动性强,每年还能拿到稳定利息。 靠着贸易顺差,咱们手上美元多了,自然要选个地方存放。于是,买美债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 可世界总在悄悄改变。以往,咱们用手里的美元资产,可以通过国际市场买到急需的高端技术和设备,比如芯片、精密仪器、先进软件等。 那时候,虽然美国有防范心理,但也没像现在这样处处设限。可最近几年,你会发现,美国不仅对中国出口高端芯片“亮红灯”,还联合盟友一道,对相关设备、技术严格封锁。即使你有钱,有美元,也很难再买到那些关键物资。 想象一下,你在超市里有一张高额的购物卡,结果到了收银台,发现最想买的东西统统不卖给你。那这张卡的意义还剩多少?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债,如今其实有点像这样的购物卡,实际购买力大打折扣。 自从俄乌冲突后,美国对俄罗斯的外汇资产说冻结就冻结,部分美元资产瞬间被“锁死”。这件事让很多国家警觉起来:一旦和美国关系恶化,手里的美债会不会哪一天也被“按下暂停键”? 对于中国来说,这可不是杞人忧天。毕竟,外汇储备是国家“家底”,一旦被人为动手脚,损失的不只是收益,根本就是本金的安全。 过去,美债利率还算可观,但随着全球经济变化,收益越来越平淡。与此同时,国内产业升级、科技自立的需求一浪高过一浪。 用有限的外汇储备去买一堆用处有限、风险逐渐升高的美债,显然不如把钱花在自己的刀刃上。 现在,无论是芯片、操作系统,还是新能源、智能制造,国家都在加大投入。与其把钱交给别人,何不投回自己的产业?这样既能推动自主创新,也能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整体竞争力。 当然,这种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国家的做法很谨慎,是逐步降低美债持有量,同时拓宽其他投资渠道。 比如,和更多国家达成本币结算协议,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同时把一部分资金投入到黄金、权益类资产、甚至“一带一路”沿线的新兴市场。这样一来,鸡蛋就不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自然分散了。 有时候,大家可能会担心,减少美债会不会让人民币贬值、影响贸易?其实事情没那么简单。国家在操作时会综合考量外汇市场的稳定,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卖多少,都是经过精密测算的。 再加上中国与全球越来越多国家直接用本币结算,美元的“霸主地位”正在逐渐松动,咱们手里的选择也变多了。 那么问题来了,手里的钱不用来买美债,还能干啥?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比如,国家大力推动国产芯片、智能制造、基础科研,甚至加快高铁、光伏、新能源等绿色产业的发展。 这些投资回报未必马上就能看见,但从中长期看,能让我们的产业链更安全、更自主,减少被“卡脖子”的风险。老百姓的工作、收入和生活质量,最终也会因此受益。 回头想想,家里有钱了,是不是更愿意装修自家房子,而不是借给邻居?国家也是同理。外部环境越不确定,越要把资源投入到自家最紧缺、最核心的领域,才能抵挡风雨、持续前进。 中国减少持有美国国债,并不是简单的“怄气”或者“对抗”,而是顺应时代变化、主动调整战略的表现。 面对全球格局的不确定,只有把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国家才能有真正的底气。
贝森特喊话中国,愿意放弃100%加税,但是稀土限制必须取消美国
【26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