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外交部正式宣布,历时十年的伊核协议限制措施于今年10月18日画上句号,正式宣布《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即伊核协议)及其对应的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规定的十年期限已于当日到期。 伊朗外长阿拉格希此前已明确表示,随着决议到期,“所有以往安理会对伊朗的限制都已结束,伊朗核问题将从安理会议程中移除”。 2015年,伊朗与中、俄、美、英、法、德六国以及欧盟签署协议,以限制铀浓缩活动、接受国际核查为代价,换取国际社会解除制裁,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为此设定了十年执行框架。由于联合国安理会未能通过延长对伊制裁豁免的决议草案,为今年10月的限制到期铺平了道路 。 对于"不再受限制"的具体内容,伊朗方面作出了明确界定:并非脱离国际监督,而是不再接受协议附加的额外约束。根据伊朗外长阿拉格齐的声明,伊朗将继续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义务,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保障监督协定框架下开展合作,但核计划规模将不再受外部限制,且机构总干事无需再就伊核协议提交专项报告 。 今年8月底,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以伊朗“未履行伊核协议义务”为由,启动了所谓的 “快速恢复制裁”机制。伊朗政府坚决反对这一做法,称“快速恢复制裁”机制没有法律效力,并指责这是欧洲国家追随美国的政治操作。 中、俄则强调应尊重决议到期的法律事实,反对单方面制裁,中国外交部就多次呼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分歧,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这种分裂使得伊朗核问题的多边协调机制陷入停滞,各方只能在各自立场上推进策略。 十年协议终章已至,但伊核问题的解决远未完成。伊朗核计划的未来走向,唯有摒弃对抗思维,重启平等对话,才能在维护核不扩散体系与保障各国合法权益之间找到平衡。在第2231号决议终止后的新棋局中,外交智慧仍是破解伊朗核困局的唯一钥匙。
荷兰也扛不住了!10月16日,在“明抢”中企被反制的第4天,荷兰政府紧急召开会
【280评论】【176点赞】